慢性腹泻腹针疗法
健康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200~300g。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d),粪便量增加(>3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腹泻应与肠运动过快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失禁区别。
根据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粪质稀薄,慢性腹泻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
泄泻的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
感受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湿邪易困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
饮食所伤: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辛辣,致使湿热内蕴,或恣食生冷,寒气伤巾,均能化生寒、湿、热、食
滞之邪,使脾运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泄泻。
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肝气郁结,木郁不迭,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遂致本病。
病后体虚:久病失治,脾胃受损,日久伤肾,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积谷为滞,湿滞内生,遂成泄泻。
禀赋不足:南于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运化某些食物,易致泄泻。
泄泻病因虽复杂,但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病与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病位在肠,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司泌浊传导。若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则发生泄泻。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说,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生湿,壅滞中焦,脾为湿困所致,病属实证。久病多偏于虚证,由脾虚不运而生湿,或他脏及脾,如肝术克脾,或肾虚火不暖脾,水谷不化所致。而湿邪与脾病,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湿盛可困遏脾运,脾虚又可生湿。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夹杂。急性泄泻因失治或误治,可迁延日久,由实转虚,转为慢性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腐热水谷,可成命门火衰之五更泄污。
慢性腹泻疗法—
取穴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天枢(双)。
随证加减:小腹胀痛者,加大巨(双侧);便溏、水泻者,加水道(双侧);脾胃虚寒者,加大横(双侧),神阙温灸;纳差者,加梁门(双)。体针配穴: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下巨虚(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进针后3~5分钟捻转1次,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均深刺,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天枢(双)均中刺,其余随证配穴均浅刺,使得患者自觉局部憋胀、疼痛或局部短距离的无规律的感传;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可艾灸中脘、关元、神阙,或者在中脘、关元、足三里施行温针灸,亦可使用隔姜灸,每次选腹部穴位2~3穴为宜。
慢性腹泻疗法二
取穴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双)。
随证加减:头晕、头痛者在中脘周围加针;失眠者中院用深刺;情绪改变者深刺右上风湿点;潮热、出汗者加刺左气旁;体质虚弱者可在关元下、气穴下5分加针。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25mmx(25-40)mm毫针,进针时避开血管、毛孔,施术须轻缓,进针后,不提插,轻微捻转,不要求得气,遵循三步法.即候气,行气、催气。针刺深度: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均深刺;天抠、商曲、气穴、滑肉门、外陵、大横用中刺;右上风湿点、气旁,关元下、气穴下5分加针时用中刺或深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IO次为1个疗程。可配合艾灸神阙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水分、大横(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25mmx(25~40)mm毫针,进针时避开血管、毛孔,施术须轻缓,进针后,不提插,轻微捻转,不要求得气,遵循三步法,即候气、行气,催气。针刺深度:巾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均深刺;天枢、水分,大横均中刺,使得患者自觉酸胀感即可,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配合艾灸神阙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慢性腹泻 腹针 腹针疗法 泄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