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流派介绍
通过梳理我国几千年来的针灸学术成就,提炼综述了现代几大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供大家了解。
澄江针灸学派
澄江针灸学派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冲突、汇通与交流的社会背景下,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的中医流派。澄江针灸学派是现代针灸学科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体系与现代针灸科研体系的奠基力量。澄江针灸学派的学术力量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医疗与教育机构,致力于进一步拓展针灸学术影响,推动针灸学教育与科研的进步。
郑氏(郑魁山)针法针灸学术流派
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是当代针刺手法领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北针王。针灸学科继承和发展了郑氏“热补”“凉泻”等针法,不断创新发展,历经四代传承,形成了郑氏针灸学术流派。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
管氏针灸五代相传。管氏针灸第三代传人管正斋,主任医师,教授,云南省名中医,著名针灸学家。正斋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建国后,先后担任云南中医进修学校、云南省“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云南省中医研究班教师。受聘于云南中医学院,担任《内经》、《针灸学》教学。对经络辨证、针刺手法、舌针、耳针、过梁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均有创新和发展,奠定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
桂派中医大师黄瑾明壮医针灸
壮医针灸疗法源远流长,历史非常悠久。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原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较盛行,并传到中原地区,取得过较高的成就,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壮医最具特色、最实用的治疗方法。
由黄瑾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壮医针灸学》论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壮医普通针刺术、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和壮医药线点灸三种壮医特色疗法的定义、源流、作用机理、功能主治、特点、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临床各科中的具体应用。
“壮医针灸的特色就是不用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而是以壮医‘三道两路’为理论基础,强调无痛苦,把治疗当做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治愈疾病。”黄瑾明教授强调。
蒙医五疗温针流派
蒙医温针疗术是使用特制的银针或金针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予针刺加温灸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一种蒙医传统的外治疗法。
运用蒙医温针配合穴位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能有效地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和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预防膝关节畸形,降低中老年人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致的残疾率。蒙医温针具有促进气血循环、消炎止痛、舒筋散寒、松解黏连,平衡“赫依、协日、巴达干”干涸“协日乌素”等功效。
湖湘针灸推拿学术流派
“经脉-脏腑相关”,湖湘针灸学术流派,像一枝奇葩屹立在湖湘大地,为推动湖湘针灸学术的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湖湘五经配伍针推流派学术思想是:“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现代语言表述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医学模式的联系途径,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公认,而指导针灸临床实践的“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
靳三针疗法流派
靳三针疗法,是以靳瑞教授为创始人的“靳三针”组穴配方为主的一种临床针灸处穴流派。它简单、易学、而且实用有效。
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经其弟子彭增福博士整理而成的《靳三针疗法》刊出以后,在国内外的影响正在节节上升。靳三针疗法也因此多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针灸流派 澄江针灸 郑氏针法 管氏特殊针法 黄瑾明壮医针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陈全新针灸补泻手法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