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灸也要讲“剂量”
与打针吃药一样,针灸也是要掌握“剂量”的,但长期以来针灸治疗缺乏规范,不仅医生师承的操作手法不同,而且衡量治疗到位与否也主要依据医患双方的“临床感觉”。
与打针吃药一样,针灸也是要掌握“剂量”的,但长期以来针灸治疗缺乏规范,不仅医生师承的操作手法不同,而且衡量治疗到位与否也主要依据医患双方的“临床感觉”。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带领的针灸科研团队开展的“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目前被科技部立项为2009年“973”重大理论研究项目,该课题将对针刺治疗手法进行量化,明确针刺方向、深度、所采用手法施术时间及一次操作持续有效作用时间这“针刺手法四大要素”,把针灸学引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早在1973年,石学敏院士就首次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通过对古医籍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石学敏院士根据针刺捻转的频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的规范操作,并通过进行血流动力学等多项基础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并科学界定出针刺方向、深度、所采用手法施术时间及一次操作持续有效作用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研究团队基于“针刺手法四大要素”理论,选择临床已经证明有效的成熟治疗模式,包括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针刺凤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探讨“针刺手法四大要素”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规律,初步明确了针刺手法治疗的量效关系。目前,该研究已从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神经内分泌等途径进行研究并获得了大量成果。最终有望系统地揭示经穴效应及针刺量效规律与基本作用原理,以更好地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