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作用
国外学者在鼻两侧距皮肤 2~3cm处行艾条灸,治疗过敏性鼻炎,88%患者症状显著性改善,47%患者灸后10min给过敏原无反应,也无症状表现;5例自愿参与本研究者灸后鼻内温度平均增加3.1℃(1cm点)和30℃(4cm点),其中4例灸后鼻液中白细胞数显著降低。用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可使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对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即高值者下降,低值者上升;使E-花环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且均有显著差异。以艾炷灸实验性结核病小鼠的“大椎”、“关元”穴,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作用,并对该病有明显疗效。以上表明,灸法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良性的积极的,总体上是沿着对患者有利的方向进行调整。另外,对于灸疗治疗肿瘤的现代医学机理,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已证实,艾灸能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是灸疗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
灸犬“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在20次艾灸实验中,有18次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或抑制性改变。艾灸小鼠的“神阙”穴,不管是空腹状态,还是在用不同的药物使小肠运动已经有所改变的状态下,都可以使小肠内容的推进速度减慢,具有抑制小肠运动的作用。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家兔中艾灸“至阴”穴,并记录子宫活动曲线,发现艾灸可引起子宫活动的增强。说明,灸法具有调整内脏活动功能的作用。
用艾灸急性失血性休g犬“百会”穴发现,在血糖含量增高的情况下,灸后更见上升,提示灸后血浆中游离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升高,认为灸法可能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艾灸流行性出血热大鼠模型的“肾俞”穴区7次,14日后,其血浆和肺、肾组织中的5-羟色胺与5-羟吲哚乙酸含量明显降低,并趋于正常,说明艾灸能缓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体液因素分泌和代谢的紊乱,促进了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