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在我国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特殊的治病方法。古代典籍中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巳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至明清时期,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已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并且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广泛地流传于民间。
闪火法:用镊子夹着点燃着的酒精棉球或纸片或火柴,在罐内绕一下,或将蘸有酒精的棉球在罐的内壁涂擦一下,使酒精沾在罐内燃烧,然后立即将棉球或纸片或火柴棍抽出,并将罐子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此法多无烧伤之弊病,但是吸力较小。
留罐:在治疗部位上留置一定时间,这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而吸力强的火罐留置10分钟,小的吸力弱的时间适宜长一些。
起罐:一只手拿着罐子轻轻稍微向一方倾斜,另一只手则在火罐倾斜的对侧火罐口附近肌肉上,用手指缓缓按压,使罐子和皮肤之间形成一个空隙,让空气由此进入罐里,吸力就会逐渐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脱落下来。避免强力取下,以防伤害皮肤。
1.各型急性鼻炎:症见鼻塞时轻时重,喷嚏,涕清稀或黄稠,偶伴头痛、恶寒、发热。
【治法】取坐位,头前倾,两手支撑床沿或椅背,裸露背部,在背部督脉
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涂一层薄薄的石蜡油。采用闪火法拔罐,先吸拔背部大椎穴区,然后手扶罐体沿督脉循行路线慢慢向下推移到至阳穴区,如此往返推移6~8次,使局部皮肤潮红或瘀血,留罐于大椎穴区。将火罐吸拔于大杼穴区,沿膀胱经循行路线将火罐往返于大杼穴区与膈俞穴区间,留罐于风门穴区20分钟,隔日1次。
2.慢性鼻炎:症见鼻塞不通,呈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涕。
【治法】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的玻璃罐,用闪火法在双侧迎香,印堂,双侧足三里穴,双侧肺俞,双侧风门,拔罐20分钟,隔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
3.过敏性鼻炎:症见鼻痒,喷嚏连连,流清涕,量多,鼻噻,鼻觉减弱。
【选穴】神阙
【治法】神阙每隔5分钟拔火罐1次,共拔3次,每日1次。3日后视病情隔日1次。
注意
1.火罐口不能过热,以免造成烫伤。
2.发现皮肤起泡或破皮,应该预防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条件允许可以涂抹紫药水促进吸收。
3.在治疗中,如果出现头昏、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应立即取下火罐,让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喝一杯热糖水,按晕针的情况处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