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空气的冷暖细安全
施灸时不免要有烟熏和艾味;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有的人很爱闻,有的人则嫌气味大;因此在避免风吹病人的前提下,可以开窗调换空气,保持清新。施灸时要脱衣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尤其是在严冷的冬天和夏令酷暑之际,更应注意使病人舒适。
二、做好灸前准备工作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灸前应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如需选用瘢痕灸法,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后使用。
三、施灸者的态度
施灸名要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细致地宣传灸法的好处。操作时应严肃认真,举止端庄,态度和蔼,专心致志,切勿掉以轻心,草率从事,防止操作失误,徒伤皮肉,而于病人无益。
四、施灸时要体位,方法得当
患者的体位自然,肌肉放松,勿取勉强体位。一般而言.消毒要求不太严格。但直接灸时,应用酒精棉球消毒,擦拭干净;面积要大一些,防止灸后皮肤破溃,继发感染。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炷离皮肤太近,烧灼皮肤,要避免碰撞动摇施灸部位及针具,以免艾火脱落引起烧伤甚至烧坏衣物、被褥。施灸时必须注意防止艾炷滚翻,艾火脱落,以免引起烧伤。施灸完毕,必须把艾卷或艾炷彻底熄灭,以免引起火灾。对于昏迷、肢体麻木不仁及感觉迟钝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并避免烧伤。
五、施灸的程序
一般而言,如果上下的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也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特殊情况,可灵活掌握。
六、灸后处理方法
施灸后皮肤处出现红晕、灼热感属正常现象,不需处理即可消失。①如灸后皮肤起疱,小者可自行吸收,大其可招消毒针头沿皮穿破,放出液体,然后涂擦甲紫(龙胆紫)药水,敷以消毒纱布固定,数日内即可痊愈。若出现药物过敏者,要及时处理,对症治疗。施用瘢痕灸法,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做重体力劳动。如灸疮污染局部发炎时,可用消炎膏或玉红膏涂敷。②晕灸者虽然罕见,但发生晕灸时和晕针一样,也会出现突然头晕、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晕倒等症状。多系初次施灸,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所致。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急灸足三里3~5壮可解,一般无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防止晕灸。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