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外敷疗法
外敷疗法是将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特殊的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外治法。外敷疗法的理论建立在中医脏腑经络辨证等原则基础上,与内治法的原理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给药途径。外敷疗法用药不经过脾胃,故不会损伤脏腑,所以对衰老稚弱及不能纳药的患者更为适宜。几千年来,外敷疗法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中医有许多治疗咽炎的外敷方法,久经临床验证,可以一试。
应用外敷疗法时,若选用鲜品药物,自身含有汁液,只需捣烂外敷即可。若药物为干品,则需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赋形剂,如鸡蛋清、酒、水、蜜糖等,调成糊状敷用。
1.急性咽炎:症见咽部灼热、干燥、疼痛。可伴有感冒症状。
四生散
【组成】生细辛6g、生南星、生附片、生半夏各3g为末、蒜泥1杯。
【用法】将药的90%摊布上贴喉外,左右换贴,以痛为度,余药卷纸为筒,鼻嗅之。
【说明】皮肤过敏、破损者禁用。
【组成】斑蝥适量、麝香少许,黄酒或白酒少量。
【用法】将斑蝥、麝香共研为细末,以黄酒或白酒少许调成泥状,制成绿豆大的药丸,分别敷贴于合谷、少商两穴,外加胶布固定。约1~2小时后除去。若出现水泡,可按常规处理。
【说明】因斑蝥含大毒,主要成分为斑蝥素,外敷可由皮肤吸收,对肾脏有强烈刺激,故患肾病者不宜敷用,又因其发泡作用大,外敷时间以2小时以内为宜。
【用法】上药共研末,用鸡蛋清和蜜水调糊,涂风池穴。
斑蝥散
【组成】斑蝥适量。
【用法】斑蝥研末,将少许放普通膏药中心,贴于两侧人迎穴,外加胶布固定。约3~4小时后皮肤起泡,即可揭去。其水泡按常规处理。
【说明】肾病患者不宜敷用。
大蒜泥
【组成】独头大蒜1头。
【用法】取捣烂的蒜泥如豌豆粒大,敷于经渠穴上,外加胶布固定。约5~6小时去掉。局部起小泡,按常规处理。避免敷贴处感染。
巴朱膏
【用法】放入乳钵内研磨成粉,备用。将该粉放入普通膏药中,贴在印堂穴与天突穴。
【说明】皮肤过敏者慎用。
2.慢性咽炎:症见咽部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咳净,讲话易疲劳,或于刷牙漱口、讲话多时易恶心呕。
附子补骨散
【组成】生附子1个、补骨脂15g。
【用法】上药为末,醋调。敷足心,微火烘之。
【说明】皮肤过敏者慎用。不可过热,避免烫伤。
牛蒡子散
【组成】牛蒡子90g、食盐60g。
【用法】上药研匀,炒热,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包熨颈部咽喉区域,冷即更换。
【说明】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附子散
【组成】生附子或吴茱萸适量、醋适量。
【用法】上药研未,以热醋调匀。趁热将调好的药糊敷于两脚心。
【说明】药膏温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避免烫伤。
醋调散
【组成】紫金锭30g、参三七15g、米醋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3次醋调敷于颈前喉结上方凹处,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并用醋经常保持湿润,隔日换药1次。
【说明】皮肤过敏者慎用。紫金锭为中成药。
危氏蚓萸散
【组成】生蚯蚓15条、吴茱萸3g。
【用法】上药捣烂,用醋和水飞石灰粉lg调糊,涂涌泉(足心处)。
【说明】皮肤过敏者慎用。
商陆根
【组成】商陆根
【用法】将商陆根煨热,布包后热煨头部、颈部,药袋冷则更换,1日2次,每次20分钟,可连用7~10天。
注意
1.注意调好药物干湿程度,以及不易流脱而又可以黏着为适当。若药物变干,则应随时更换,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2.皮肤过敏,易起皮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颜面部尽量不要敷药,以免留下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果敷药后出现皮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3.应用外敷疗法时应作好外固定,防止脱落,保证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