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盜汗饮食
自汗与盗汗同属出汗过多的一种病证。其中以白昼出汗对多者称为自汗;睡后出汗,醒后自止者称为盗汗。
本病由于肺气不足、心血不足及阴虚火旺,阴阳失调,津液外泄所致。主要有肺卫不固证、心血不足证及阴虚火旺证.
本病与体质关系密切,主要靠食疗进行调治。
〔一般饮食〕
(1)宜补益饮食,以增强体质。
(2)不宜辛辣及耗气伤明类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辨证施食〕
(一)肺卫不因证
〔主要表现〕汗出恶风,动则汗出尤甚,易于感冒,面色?白,气短无力;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食疗原则〕益气固表。
〔食疗食物〕人参、山药、大枣、糯米、浮小麦、冬虫夏草、小麦麸、猪肾等。
〔食疗食谱〕
(1)大枣浮麦饮。大枣,浮小麦,煮汤饮。用于小儿虚汗,盗汗。
(2)炖冬阜夏草.。冬虫夏草,配荤素作菜肴炖食。用于汗大泄。
(二)心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自汗,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苦淡,脉细。
〔食疗原则〕补血养心。
〔食疗食物〕小麦、猪心、大枣、龙眼肉、葡萄、猪肝、牡蛎肉等。
〔食疔食谱〕
(1)猪心人参汤。猪心,人参,煮汤。用于血虚惊悸,多汗不睡。
(2)龙眼粥。龙眼肉,梗米,煮粥。用于安心神,定魂魄,敛汗液。内有火者不宜食用。
〔饮食宜忌〕
(1)宜补血养血,以增强体质。
(2)不宜辛热耗散类食物,以免耗损阴血。
(三)阴虚火狂证
〔主要表现〕入睡汗出,醒后自止,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口干口渴,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食疗原则〕滋阴降火。
〔食疗食物〕鸡蛋、蛏肉、淡菜、山药,牡蛎肉、山萸肉、乌骨鸡等。
〔食疗食谱〕
(1)蛏肉粥。蛏肉,粳米,煮粥。用于盗汗。
(2)牡蛎汤。牡蛎肉,煮汤。用于贫血盗汗。
〔饮食宜忌〕
(1)宜寒凉滋补,以利滋阴降火。
(2)不宜辛热类食物,以免伤阴动火,加重病情。
〔单方验方〕
(1)马齿汁饮,马齿苋瑪汁,开水冲饮。用于产后虚汗。
(2)韭莱汤。韭莱,煮汤。用于盗汗。
(3)羊肚汤。羊肚,调味煮汤。用于盗汗。
(4)木耳大枣冰糖汤。木耳,大枣,冰糖炖汤。用于小儿盗汗。
(5)米酒煮泥鳅。米酒,泥鳅,煮食。用于体虚盗汗。
(6)猪肝散。猪肝煨干研末,米汤调食。用于脾胃虚,食即汗出。
(7)豆浆冲腐皮。豆浆,豆腐皮,冲食。用于自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