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臌病证简述
血臌病,病见腹部臌胀,面部红丝缕缕。两胁胀痛,脉滑数,苔薄白,病因由于:瘀阻气滞,血行不畅,凝聚成臌。
药用: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桂枝、柴胡、香附党参等调治2月腹水消失。
《血证论》卷五血臌(血肿)中记载血臌之证,满小腹胀,满身上看血丝缕,烦燥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医书俱云,是妇人之病,唯喻嘉言谓男子恒有之,面色痿黄,有蟹爪纹路,脉虽虚极,而步履如故,多怒善忘,口燥便秘,胀腹疼,迨胀之既成,腹大如箕,遂不可救,东南最多,所以然者,东海饶鱼盐,鱼者甘美之味,多食令人热中,盐者咸苦之味,其性偏于走血,血为阴象,初与热合,不觉其病,日久月增,中焦冲和之气,亦渐为热矣,气热则结,而血不流矣,于是气居血中,血里气外,一似妇人受孕者然,至弥月时,腹如抱瓮,推而言之,凡五方之膏梁厚味,椒姜桂糈,成热中者,皆其类也,治之之法,以六君子汤,加干姜川芎防己为末,陈米荷叶煎汤泛丸,白汤下,执中央以运四旁法也。谨按喻氏之论,其言血膨之原,最为详权,惟所主之方,与气热则结,而血不流之说,未能唇合,盖六君子与所加之药,于治痰膨为宜,且须寒饮,方为切合,如论所谓,宜用清和理气之品,攻剂代抵当丸主之,和剂丹栀逍遥散,加姜黄香附治之,诸书皆用桃奴散,或琥珀散治之,第两方用温药,亦血因寒凝之剂,与喻氏所论,又有不同,医者审证择用可也。又有石瘕肠覃,状如怀子,腹日以大,月事以时下者为肠覃,以寒客于肠外,气病而血不病也,宜橘核丸主之,月事不以时下者为石瘕,乃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恶血当下不下,以留止,故成石瘕,是气病而血亦病也,宜琥珀散桃奴散治之,后服温经汤。单腹胀者为血臌,若四肢皆胀,或先从四肢肿起,其色红者,谓之血肿,亦有不红者,血从水化而为水,故不红也,或得于吐。之后,瘀血化水而肿,或得于妇人经水不行,血化为水而肿,既化为水,则兼治水,五皮饮,加当归白芍蒲黄丹皮桃仁治之,或用干漆雄黄,醋丸麦芽汤下亦可。又凡臌胀浮肿,俱要分阴证阳证,阴证脉沉涩弦紧,必有寒痰诸证,宜中满分消汤加桃仁,阳证脉数口渴,便短气逆等证,宜小柴胡汤,加知母石膏防己丹皮桃仁猪苓茯苓车前子治之,另详六卷肿胀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