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风的特点
脐风又名脐带风、锁口风、四六风、七日风、撮口、初生口噤等。晋代《针灸甲乙经》中已有脐风的记载。唐代《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预后和防治等方面,都有论述。
脐风又名脐带风、锁口风、四六风、七日风、撮口、初生口噤等。晋代《针灸甲乙经》中已有脐风的记载。唐代《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预后和防治等方面,都有论述。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出小儿脐风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为预防脐风,古代不少医家采取了较科学的措施,如明代《幼科发挥》、《女科撮要》中记载的“火燎断脐法”等。引起脐风的原因,为断脐处理不当,使用器具不洁,为风冷秽毒之邪所侵;或为脐部护理不周,断脐后脐部包扎不善,为水湿邪毒所污染。病邪由脐带创口而入于血脉,流注五脏。毒入心脾,则口噤舌强;毒入肝肾,则筋脉拘急,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脐风病势凶险,极易死亡,必须及早施治。发病前一两天,精神烦躁,吮乳口松,多啼口噤,颈项牵强,是为脐风先兆。治以祛风散邪、宣通经络,常用玉真散、撮风散加减。进入发作期,则见抽搐频作,口撮唇紧,不能吮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啼声难出。由于口眼颜面牵引,故面呈苦笑状,但神志一般尚清醒。部分患儿可见高热,痰喘,大便秘结。治以清热解毒、熄风定痉,常用黄连解毒汤、撮风散、调胃承气汤加减。严重病儿,多因频繁抽搐,高热持续,呼吸喘促,□出不止而死亡。此外,治疗脐风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对于感染、窒息、衰竭等危重症更应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
脐风的预防非常重要,普及无菌接生、加强城乡妇幼卫生工作仍是不可忽视的。患儿发病后,应予隔离,病室光线宜稍暗,并保持安静,护理时尽量少触动患儿,但须注意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噤、吞咽困难者可用胃管鼻饲母乳或牛奶。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