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食疗
麻疹是以发热、咳嗽、喷嚏、泪水汪汪、皮肤出现色红如麻粒大小疹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发疼性传染病,俗称痧子、瘄子。麻疹主要发生于儿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曾是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患病后可得终身免疫。
本病由于外感麻疫病毒,侵犯肺脾二经,肺卫失和,热毒外发肌肤所致。一般经过疹前、出疹、疹回三个阶段,此为麻疹的顺证。若体质薄弱或治疗不当,则易致麻毒内陷,出现麻毒闭肺、麻毒内陷心包及麻毒攻喉等证,为麻疫逆证,病情严重,甚至出现内闭外脱的危证。本病顺证,可单用食疗,或配合药物治疗;逆证、危证,需药物治疗或抢救,非食疗所宜。本病治疗,还应重视饮食宜忌。若饮食不当,则易产生逆证或危证。
〔一般饮食〕
(1)宜清淡饮食,以利麻毒外透。
(2)宜少食多餐,以顾护脾胃。
(3)疹前及出疹期宜热食,以助发汗透疹。
(4)髙热毒重者,宜多饮水及冷饮,以解热止渴。
(5)不宜荤腥油腻及甘甜粘滞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6)不宜生冷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麻毒外透。
(辨证施食〕
(一)如热期(前驱期)
〔主要表现〕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目赤畏光,泪水汪汪,两颊粘膜有麻疹斑点,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浮数。此期为三四天。
〔食疗原则〕辛凉透表。
〔食疗食物〕银花、薄荷、莕菜、牛蒡根、葛根、香菇、芫荽、紫苏叶、茡荠等。
〔食疗食谱〕
(1)莕菜汤。莕菜,煮汤。用于麻疹发热。
(2)完英汤。芫荽,煮汤。用于小儿麻疹,发热无汗。
〔饮食宜忌〕
(1)宜作汤食,以助发汗。
(2)不宜酸湿收敛类食物,以免敛邪。
(二)出疹期
〔主要表现〕髙热不退,咳嗽加剧,皮肤出疹,先发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四肢,分布全身,疹子针尖大小,扪之碍手,初起稀琉,逐渐稠密,疼色红活,口干引饮,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食疔原则〕清热解毒透疹。
〔食疗食物〕银花、荸莽、竹笋、甘蔗、胡萝卜、鲫鱼、绿豆、丝瓜等。
〔食疗食谱〕
(1)马蹄莞萎胡萝卜汤。马蹄,莞萎,胡萝煮汤。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疹出去莞萎。
(2)竹笋鲫鱼汤。竹笋,鋳鱼,煮汤。用于小儿麻疹不透。
〔饮食宜忌〕同初热期。
(三)疹回期(恢复期)
〔主要表现〕皮疹依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细微如糠样脱落,皮肤遗留棕褐色的斑迹,热退身冻,精神爽快,咳嗽减轻,胃口好转,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食疗原则〕养阴清热。
〔食疗食物〕甘蔗、梨、藕、茡荠、鸡蛋、百合、白木耳、山药等。
〔食疗食谱〕
(1)天生复脉汤。甘廉去皮榨浆饮。用于清热生津。
(2)百合鸡蛋黄汤。百合,鸡子黄,冰糖,煮汤。用于养阴清热。
〔饮食宜忌〕
(1)宜逐渐增加营养,以利病体恢复。
(2)不宜海腥发物,以免变生他病。
〔单方验方〕
(1)煮鸽蛋。鸽蛋,煮食。于麻疹流行期每日2个,连食6~10个,用于预防麻疹。
(2)葵子散。向日葵子捣碎,开水冲食。用于小儿麻疹不透。
(3)绿豆皮汤。绿豆皮,白糖,煮汤。用于麻疹合并肠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阴津耗伤型麻疹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