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咳型顿咳
治疗方法: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证候表现:一般从发病的第2周开始,病程长达2~6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日轻夜重,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得以暂时缓解。情绪激动或闻刺激气味易引起发作。轻症昼夜痉咳5~6次,重症多达40~50次,伴有目睛红赤,两胁作痛,舌系带溃疡。舌红,苔薄黄,脉数。小婴儿可伴窒息,抽搐,神昏。
病因病机:邪郁化热化火,火热熏肺,炼液为痰,阻塞气道,肺气失肃,痰气交阻,气火上逆,故痉咳频作。痰涎咯出,气道暂得以通畅,故咳嗽暂缓。邪气犯胃,胃失和降,故呕吐。肺病及肝,肝火随之上逆,故目睛出血;肝气横逆则两胁作痛。肺病及心,故舌系带溃疡。小婴儿肺本娇弱,无力咳痰,痰闭气道,呼吸不利,故憋气窒息。痰盛动风,故神昏,抽搐。
治则治法:泻肺清热,解痉镇咳。
处方:桑白皮汤。
方用: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出处:《中医儿科学》·第二章时行疾病(篇)·第六节顿咳(章)
原文:痉咳期(中期)症状一般从发病的第2周开始,病程长达2~6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日轻夜重,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得以暂时缓解。情绪激动或闻刺激气味易引起发作。轻症昼夜痉咳5~6次,重症多达40~50次,伴有目睛红赤,两胁作痛,舌系带溃疡。舌红,苔薄黄,脉数。小婴儿可伴窒息,抽搐,神昏。证候分析邪郁化热化火,火热熏肺,炼液为痰,阻塞气道,肺气失肃,痰气交阻,气火上逆,故痉咳频作。痰涎咯出,气道暂得以通畅,故咳嗽暂缓。邪气犯胃,胃失和降,故呕吐。肺病及肝,肝火随之上逆,故目睛出血;肝气横逆则两胁作痛。肺病及心,故舌系带溃疡。小婴儿肺本娇弱,无力咳痰,痰闭气道,呼吸不利,故憋气窒息。痰盛动风,故神昏,抽搐。治法泻肺清热,解痉镇咳。方药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两方合用清热泻肺镇咳。痉咳频作者,加僵蚕、蜈蚣解痉镇咳;呕吐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紫石英降逆止呕;呛咳少痰,舌红者,去黄芩,加北沙参、麦冬润肺止咳;咳血、衄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三七凉血止血;目睛红赤者,加龙胆草清泄肝火;胁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疏肝活血。小婴儿发生神昏,抽搐者,按惊风处理。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