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简介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及气温多变季节发作为主,年龄以1—6岁多见。95%的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起病愈早遗传倾向愈明显。
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金元之前,多列入喘门,《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为“哮喘”。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责之于痰饮内伏,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外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肺虚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易为外邪所侵,邪阻肺络,气机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贮于肺;肾气虚弱,不能蒸化水液而为清津,上泛为痰,聚液成饮。痰饮留伏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尤其责之于肺脾两脏。外因以外感六淫为主,六淫之邪,冬春多为风寒、风热,或秋季乍冷乍热,外邪乘虚入侵而诱发。邪人肺经,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逆痰动而为哮喘。
此外,若接触异气,如异味、花粉、煤烟、羽毛等,或嗜食酸咸甜腻,也能刺激气道,影响肺的通降功能而诱发哮喘。精神失调和过度疲劳也是小儿哮喘的重要诱因。
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其主要发病机理为痰饮内伏,遇外来因素感触而发,反复不已。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气不畅,气息喘促,咽喉哮吼痰鸣。邪蕴肺络,肺气壅塞不畅,胸部窒闷。肺气不宣,致心血瘀阻,可致肢端、颜面出现紫绀。邪盛正衰,气阳外脱,可见额汗、肢冷、面色白、脉微等喘脱危候。
由于感邪的不同,体质的差异,所以又有病性上寒热的区别及转化。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二阴,则可由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如正气来复,内饮蠲化,病有转机,发作可渐减少而趋康复。若痰饮不除,脏气虚弱未复,哮有夙根,触遇诱因又可引起哮喘再次发作,反复发作,致使正气衰减,疾病迁延,缠绵难愈。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常突然发病,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发作时不能平卧,烦躁不安,气急,气喘。
2、有诱发因素,如气候转变、受凉受热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哮喘史。
4、肺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哮喘如有继发感染或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可闻及粗大湿哕音。
5、血象检查:支气管哮喘,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二、鉴别诊断
哮喘需与肺炎喘嗽相鉴别。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症,多数发热,两肺听诊以湿哕音为主。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