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
【概述】
感冒俗称“伤风”,临床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发病率高,全年均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本病属西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病理】
病因主要为感受风寒与风热之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风邪乘虚侵袭而发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自皮毛、口鼻而入,客于肺卫,引起腠理开合失常,卫阳被遏,肺气失宣。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在感冒过程中,极易引起挟痰、挟滞、挟惊的证候。
【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可伴呕吐、腹泻。婴幼儿发热较高,可出现高热惊厥。
2、时均有,多见于冬春两季,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4、全身症状较严重,呈流行趋势者为流行性感冒。
【辩证分型】
1、风寒束表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外感风寒,客于肌表,邪正交争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气通道,寒邪外束,肺气不宣,窍道不利,则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寒未化热,故口不渴。脉浮主表,紧主寒束。
2、风热袭表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稠涕,咳嗽咽红,或目赤流泪,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舌苔薄黄,脉浮数。
征候分析:感冒风热,邪郁卫表,邪热郁甚则发热重而恶寒轻。热主开泄,故常有汗。头为诸阳之会,邪郁阳经故头痛。邪热上熏咽喉侧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之象。
3、外寒内热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面白鼻塞,咽红肿痛,乳蛾掀红,口渴欲饮,舌质偏红,舌苔白,脉浮滑数。
证候分析:外寒内热为小儿感冒的一个阶段,即初感风寒之邪,束于肌表,未能得以及时疏解,邪郁渐见化热,但风寒之邪仍束于表,故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面白。内热渐成,则见咽红肿痛,口渴饮冷,舌质偏红,脉浮滑数。
在感冒过程中,可挟痰、挟滞、挟惊。挟痰时,可见喉间痰多,甚则气急痰鸣;挟滞时,兼有腹胀暖气,甚则呕吐、腹泻、舌苔厚腻;挟惊时,均有明显高热,出现抽搐神昏,目珠上窜,热退搐止。
【分型治疗】
1、风寒束表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加减:头痛明显,加葛根10克、白芷10克;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发热不退,加淡豆鼓10克、苏叶10克。
主方分析:本方发散风寒,疏解表邪,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代表方。方中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羌活、独活发汗驱邪,柴胡和解透邪,薄荷芳香宣透,前胡、桔梗宣肺止咳利咽,川芎活血祛风,权壳疏理气机。
处方举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羌活10克 柴胡6克 前胡10克 薄荷6克(后下)生姜3片 杏仁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2、风热袭表治则: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主方:银翘散加减。
头痛而胀,加蔓荆子10克、菊花10克;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象贝10克;咽红目赤,加板蓝根30克、贯众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本方之主药,辅以竹叶清热,薄荷、淡豆鼓、荆芥辛凉解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喉,而芦根则清热生津。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淡豆豉10克 荆芥10克 薄荷 6克(后下)牛蒡子 10克 前胡 6克板蓝根3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3、外寒内热治则:解表祛风,清热利咽。
主方:柴葛解肌汤加减。
加减:汗出不畅,加荆芥10克、苏叶10克;咳嗽痰黄,加桑白皮10克、鱼腥草30克;咽红肿痛,加牛蒡子10克、板蓝根30克;大便秘结,加全瓜萎10克、火麻仁10克。
主方分析:本方治外感发热,表寒未解,里热已盛。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方之主药,辅以羌活、白芷解表止痛,黄芩、生石膏清肺之热,桔梗利咽化痰,芍药、甘草和营泄热。
处方举例:
柴胡6克 葛根10克 羌活10克 白芷6克生石膏30克 黄芩10克 板蓝根30克 薄荷6克(后下)桔梗3克 甘草6克
感冒过程中,挟痰者可加用半贝丸,挟滞者加用保和九,挟惊者加用琥珀抱龙丸、紫雪丹。小儿感冒以风热袭表最为多见,对高热不退者,柴胡、生石膏、寒水石有较好效果。由于多数小儿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因此荆芥、防风、板蓝根、蒲公英、贯众均为常选药物。治感冒的汤剂,每日煎出的药量应增大,每日服3~4次则效果更明显。
【中成药】
1、川芎茶调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饭后用温开水冲服。适用于风寒感冒。
2、感冒退热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适用于风热感冒。
3、柴胡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2毫升,肌内注射,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简便方】
1、苏叶10克,蒲公英15克,生姜两片,水煎服。适用于风寒感冒。
2、羌活1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适用于风热感冒。
3、葱1根(连葱白),加人奶50~60毫升,隔水蒸,分两次服。用于婴儿感冒。
【注意事项】
1、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2、患病期间,饮食清淡并富有营养,多饮水。居室空气要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3、若伴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暑邪感冒型小儿感冒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江西樟树药市2016年07月18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7月1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07月1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7月18日快讯
- 佝偻病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