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入耳的病因与诊断
异物入耳,即异物误入耳内引起的疾病,导致耳内有耳鸣、耳痛、搔痒、听力下降、眩晕、反射性咳嗽等症状。此病症多见于儿童,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看护,避免一些外来物质进入耳朵。
病因病机
本病多见于儿童,因其年幼无知将异物塞入耳内。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遗留物体于耳内,或野营露宿昆虫入耳,工作中意外事故异物溅入耳内。根据异物种类不同,一般可分以下三类。
1、动物类异物
包括蚊、蝇、蟑螂、飞蛾、蚂蚁、水蛭、蛆等一类可能进入耳道的小动物,多在夜间睡觉等情况下偶尔飞入或爬入耳内,在外耳道爬行、骚动而致病。
2、植物类异物
包括谷类、豆类、小果核等,多因小儿年幼无知,玩耍时将异物塞入,或劳动中迸入,这类异物遇水体积膨胀,可阻塞耳窍而为病。
3、非生物类异物
包括小石块、沙粒、铁屑、木屑、小玻璃球、断棉签、树枝、火柴棒、纸团等,常因不慎进入或小儿无知塞入或因挖耳、治疗、外伤时进入耳道,若为锐利异物,可刺伤耳道肌肤,若为较大之异物压迫耳道,使局部肌肤受损或脉络不通而致病。
诊断
1、病史:多有异物入耳史。
2、临床症状:耳内可有耳鸣、耳痛、搔痒、听力下降、眩晕、反射性咳嗽等,轻者可无明显症状。
根据异物的种类、形态、大小和所在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状。一般来说,动物类异物或形体较大,尖锐、有刺激性异物,症状较明显;体小而光滑,无膨胀性、刺激性异物,其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
动物类异物进入耳道后,在耳道内爬行、骚动,使患者躁扰不安,引起难以忍受之痛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耳鸣及眩晕,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出血;异物较大或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阻塞耳道,可致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压迫较甚者可致外耳道肌肤红肿、糜烂、疼痛。若异物嵌顿外耳道峡部,则疼痛较剧。
3、局部检查:外耳道检查,有异物存在,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异物入耳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