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疳的辨证论治
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证见:鼻前孔皮肤灼热干焮,微痒微痛,皮肤出现粟粒状小丘,继呈表浅糜烂,溢出黄色脂水,或结黄痂。周围皮肤潮红或皲裂,鼻毛脱落。全身症状偶有头痛,发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数。小儿可见烦躁哭啼,搔抓鼻部,甚则血水淋漓。
治法:清热泻肺,疏风解表。
一、药方1
1、主方:黄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黄芩12克,山栀子12克,桑白皮12克,连翘12克,赤芍12克,桔梗12克,荆芥10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服。若热毒壅盛,焮热痛甚者,可加黄连10克、牡丹皮12克。
2、中成药
上清丸,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银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脾胃失调,湿热郁蒸
证见:鼻前孔肌肤糜烂,潮红焮肿,常溢脂水,或结黄浊厚痂,痒痛。鼻毛脱落,病情反复,缠绵不愈。或可见鼻前孔皮肤皲裂出血,甚可侵及鼻翼、口唇,鼻窍不适,言谈不爽。小儿可有腹胀,纳呆便溏,啼哭易怒。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核湿,解毒和中。
二、药方2
1、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黄芩12克,萆薢12克,壮丹皮12克,木通12克,滑石15克,茯苓15克,生苡仁30克。水煎服。若湿热壅盛者,加黄连10克、苦参12克、土茯苓20克。痒甚者,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癣皮15克、地肤子12克。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加黄芪15克、金银花12克、白术10克。患儿久病虫疾,可酌加使君子6-10克,或榧子6一10克。
2、中成药
健儿清解液,口服,婴儿每次4毫升,5岁以内8毫升,6岁以上酌加;成人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五花茶冲剂,煎服或冲服,茶剂每次 1-2块,冲剂每次10克。
三、外治法
1、用内服中药渣再煎水热敷局部。
2、杏仁捣烂,用人乳调敷患处。
3、明矾3克,生甘草10克,煎水外洗。
4、苦参15克,枯矾15克,研末,用生地黄汁适量,调匀徐敷。
其他疗法
饮食疗法:
1、灯心柿饼汤:灯心草6克,柿饼2个,以清水适量煎汤。加白糖调味饮用。
2、使君子蒸猪瘦肉:使君子6—10克,去壳取出使君子肉,加入瘦猪肉约100克,捣烂和匀,蒸熟佐膳食用。
3、独脚金煲猪瘦肉:独脚金15克,瘦猪肉100克,加清水3碗煎至1碗,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预防调护:
1、劝告病人不可因痒或结痂而用手指挖鼻,有结痂者要待其自脱,以免加重病情延长病程。
2、忌食辛辣炙煿及腥荤发物等。对小儿尤应注意调节饮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无 下一篇:鼻疳的症状与病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