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图》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
《导引图》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
相传上古尧舜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舞蹈运动治疗关节活动障碍的毛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实践、探索逐渐总结出"导引术"(即保健体操)和"吐纳术"(即呼吸体操)等导引方法来防治疾病。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卷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画,这是公元前3世纪末的作品。图中彩色描绘了不同年岁的男女体操动作40多个,旁边还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图上男女数量大致各半。《导引图》不仅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它使古代文献中散失不全的多种导引与健身运动找到了最早的图形资料,对导引的发展、变化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线索。从中我们看到有关导引的几个方面:
一、呼吸运动:马王堆《导引图》所描绘的呼吸运动与古代传统练功的"胎盘法"(丹田呼吸法)不完全一样。文字说明中有两处直接提到呼吸。如"印(仰)浑(呼)"与"笑(猿)狰"。古代"印浑"是仰身呜叫的意思,"笼浑"是猿猴啸叫的声音。图的形态是胸部扩张,双手向后举,其动作是加强对心肺功能的锻炼。
二、肢体运动:《导引图》中除极个别的蹲、跪(坐)式外其余全部为立式运动。现在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部分。如上肢运动有"龙登"冲拳运动有"蚂(占)",扩胸运动有"印淬",体侧运动有"螳螂";腹背运动有"满政",跳跃运动有"引颈""坐引八维",以及有图缺文的踢腿运动和体转运动。
另外,象《五禽戏》中鸟、熊、猿也有相似图文,可知华佗的《五禽戏》与马王堆《导引图》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
三、器械运动:《导引图》除徒手操外,还发现使用棍仗式运动,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文字说明是"以文(杖)通阴阳"。还有折腰式转体运动,脚下有一球状物,也是器械运动的形态。
四、导引与治病关系:《导引图》文字说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项目共有:"烦"、"痛明"、"引聋"、"引温病"等12处,说明导引不仅对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统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传染病的治疗有着密切关系。
马王堆《导引图》所反映在导引上的四个方面内容足以说明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导引的国家。欧洲学者马亭伦承认,西方通过艾氏的介绍,从远东抄袭了中国的医疗体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所以,西方学者称呼中国是"医疗体操的祖国"。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普济方》--最大的方剂书籍 下一篇:《针灸甲乙经》 —最早的针灸学专书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