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套种虎杖栽培技术
一、栽培规格
其规格是15cm×40cm,即株距15cm,行距40cm,每亩栽植11100株,采用林下间作,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二、栽培时间
栽植时间分为秋栽和春栽,秋栽应在10月中、下旬进行,春栽宜在4月中、下旬进行。
三、栽培技术
1、整地 先进行深耕、松土、清除杂草、除净较大的石块等。深耕松土要达到20-25cm以上,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或厩肥l500~2000kg作为基肥,并与5~1O cm深的土层拌匀。不能采用栽植后再耕翻土地的办法,因为只有栽前深耕松土,才能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否则不能弥补其缺陷。深耕后应将土块打细,地面疏松平整。
2、定点挖窝 按15cm×40cm的株行距,用石灰或草木灰划线点挖窝,窝的深宽10~15cm,同时,将表土和里土分开放。
3、施足底肥 栽植虎杖前,就在挖好的窝内施入腐熟的土杂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每亩施土杂肥1000-1500kg,底肥施下后,再填一层3-5厘米厚的表土。
4、栽植 从老根上分取1~2年生带有根芽的根茎做种栽,移栽前用0.5‰的920将其浸泡5~1O分钟,每段种栽的长度以1Ocm为宜。顺畦栽植,栽植时种栽与畦边成3O°~45°角摆放,株距15cm,行距40cm,带有根芽的种栽一反二正,这样做使植株生长有较大的空间。种栽摆放后,在其上面撒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每亩用量2O~25kg,然后覆土3~4cm,浇透水,水渗透后,再覆土4~5cm,使2次覆土的厚度达到8~10cm。秋栽时最好加盖覆盖物,对种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春天返青前撤下,以提高地温,促进生长。
四、田间管理
1、平整地面 挖窝、栽植后,地面出现高低不平现象,就及时进行平整,以便于今后管理。
2、施肥 早春虎杖萌发前,在两行中间开浅沟埋施腐熟的人畜粪或厩肥2000公斤/亩,连浇两遍水,至6月中下旬喷0.5%磷酸二氢钾溶液120公斤/亩,隔10-15天再喷一次,叶面喷施钾肥有抑制茎叶陡长、促进根部膨大的作用,可增产20%,苗高5-8厘米时松土除草。旱时浇水。每年5-6月每亩追施人畜粪1000Kg或厩肥1500Kg,施后浇水。
3、除草 每年3月、6月各一次,每亩每次用100公斤水 10草甘磷水剂1.5公斤 0.2公斤洗衣粉混匀后,在晴天喷洒于杂草上。注意千万不要把药液喷到虎杖茎叶上。秋季在杂草结籽以前,除一次“结实草”,杜绝杂草种籽的传播蔓延,减少来年的危害。冬季倒苗以后,铲除杂草,将其覆盖在虎杖的根茎面上,以防冬天温度过低,冻坏虎杖根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林下套种虎杖栽培技术 虎杖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