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仿野生栽培
天麻仿野生栽培,即模仿天麻野外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栽培,既保持了野生天麻的品质,又能增加产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种麻选择
用采集到的野生天麻茎块做种麻,或利用有性繁技术进行杂交培育的仔麻做种麻。要求种麻外观黄色、无伤痕、无黑斑,呈锥形,个头均匀。栽植多年的退化天麻不能用来做种麻。
二、菌材选择和培育
菌材要选择粗细适度(径级5—8厘米)的硬杂木,菌索发育均匀,外皮无松动脱壳,皮下菌丝致密,无杂菌感染。
也可自己繁育菌材,有条件也可购买蜜环菌进行繁育。也可采集野生蜜环菌或生产天麻用过的菌材扩繁,但此种方法易带入杂菌污染菌材,培养时应严格挑选。
具体做法是:在远离污染源处挖一宽1.0米,深50—70厘米,长度不限的池槽,将径级5—8厘米长的80—100厘米新硬杂木棒困晒1星期后,平摆于槽内,用河砂填实空隙。每隔两层木棒均匀摆放菌种或菌索、菌材,依次摆放6—8层到地平面。灌足水后覆土20厘米,再用树叶或稻草覆盖。天气干旱要及时补水。培养时间最迟在7月初完成。
三、场地选择
要选择5°—15°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栽培天麻。山地要有一定的森林覆盖,郁闭度在70%以上,土壤以砂壤土、腐殖土为好,忌重黏土。园田地不要过多施入粪肥,土壤要具备较好的通透性,无积水,要有高秆作物遮光。
四、栽培方法
早春地温达10℃时即可栽种天麻,一般为4月中下旬开始。顺山挖深25—30厘米,宽1.0米,长10米以下的池槽,也可挖深25—30厘米长,宽各1.0米的窝槽。用菌材加新材交替摆放法栽植,即一根菌材,一根新材平摆池内,然后覆土回填到菌材似露非露时,再将种麻沿着菌材两侧,以8—10厘米的株距摆放,覆土20—30厘米,并盖上枯枝落叶或乱草,以利控温保湿。
五、管理
正常年景无须特殊管理;干旱高温年份要进行灌水、降温;洪涝年份要挖深作业道抬高池床,以防天麻在长期积水状态下腐烂。天麻生长最佳土壤含水量为55%—65%,适宜温度为14℃—25℃,最佳温度为20℃。
六、收获、加工和贮藏
11月初,地温低于10℃时天麻已经停止生长,进行起挖收获。掌握有性繁殖技术的农户可选个大优质的箭麻用于明年有性繁殖,剩余箭麻和较大的白麻可进行商品销售。中白麻以下的留作种麻。
选出的商品麻要进行加工。先将麻洗净,待水开时上锅蒸15—25分钟(时间长短依麻大小而定)后进行烘干。前期烘干温度在60℃—70℃,维持3—4小时,以后降到50℃,注意通风排潮,至干透为止。
要将种麻贮藏在不住人的空屋内,屋内用砖砌一池床,池内放一层种麻一层河砂,以种麻互不相碰为度。沙砂要求无污染,湿度20%以下,温度控制在0℃—5℃。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