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的早春管理
一、促返青萌发。生长期短的药材,因其具有收获快的特点,能在短时间里见效益,所以药农较为喜欢,其种植就相当广泛,这些药材一般是前一年的夏、秋、冬季种植,第2年的早春开始返青生长,夏季或秋季收获。尽管这些药材比较耐寒,其地上部分往往会在冬季受冻枯死,立春后随着气温、地温的不断升高,药材开始重新萌发生长,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灌溉追肥,帮助植株尽早返青,枯死的尽早萌发,才能保证有一个好的收成。
二、清除防寒覆盖物。栀子、砂仁、佛手、桔壳等一些多年生常绿药用植物,当土壤温度1-2℃时,其根系即开始生长。生产中,一般气温稳定在5℃左右时,就要及时去掉越冬防寒覆盖物,并将落地树叶等杂物拾净。采用薄膜培育的药材苗木和药苗,揭膜后须做好炼苗工作,防止早春受冻。
三、及时修剪理枝清园。木本类药材包括木材类、果实类、花类等药材,多数是多年生的树木,对这些中药材一定要抓住早春刚开始萌芽时机进行修剪枝条,剪掉残枝,清理旺枝,使植株整体要透光、通风,并追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同时,根据需要植株的哪一部分,针对性的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以使植株充分利用空间、光线和肥力,生长良好,提高植株的开花、坐果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除草、培土。早春齐苗后,应勤除杂草以保证药田清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中耕宜浅不宜深,防止土块压没苗心。但像三七等药用植物的根茎和根分布于土壤表层,由于种植密度较大,根系交错,因此不宜使用工具进行中耕,以免损伤三七的根系。畦面杂草要用人工及时拔除,除草次数视杂草情况而定。除草时如发现裸露于土面的芽苞或根茎,应及时培细土,并适当镇压土面,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用化学除草剂较省力省钱。栽植前,每亩施用50%扑草净150克或25%敌草隆200-300克或10%除草醚1250克,对1-2年生杂草都有明显的除草效果。以上这些除草剂都只能防除非宿根性杂草,因此还需与人工除草相结合。
五、摘除花薹。像黄连、丹参、三七、人参等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开花结实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降低药材根茎产量。将花薹刈除,能控制结实,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促进须根及叶子生长,增加根茎物质的积累,从而使根茎产量增加。摘蕾有利于药材优质高产的调控措施。除计划留种的以外,自第2年起应于花薹抽出后及时摘除。由于花期不一致,应分批摘除,以促进养分向地下块茎转化,提高产量。此外,关于化学除花已有报道,例如用乙烯利于桔梗盛花期喷施可增产4.5%。
六、预防落果。像砂仁、酸枣等一些药用果实经授粉后会发生落果现象,尤其是盛花期、末花期形成的幼果约脱落50%左右,必须及时预防落果,才能提高产量。防止落果的主要措施有:搞好栽培管理,培育壮苗群,盛花期后,幼果大量形成时进行根外追肥。生产上用含3%过磷酸钙、0.1%硫酸铵的浸出液喷施,则效果较好,能提高坐果率15-30%,若初花期前喷施磷酸二氢钾,盛花期后再喷施过磷酸钙、硫酸铵浸出液,则效果更好。根外追肥宜于阴天或傍晚进行,均匀地喷于叶面。喷施5-20毫克/千克2,4-D,能提高坐果率40%左右,喷施时期以大多数幼果横径0.55-0.7厘米效果佳。必要时,隔7-10天再喷1次,喷施时间为下午或阴天,喷施量以幼果湿润为度,喷施时要结合根外追肥进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