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褐斑病
症状特点 危害叶片和叶柄。叶斑近圆形至多角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中部转灰白色,病斑细小,横径多1~2毫米,严重时病斑密布且连合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潮湿时斑面出现隐约可见的白色薄霉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终致叶片变黄干枯。叶柄上病斑近梭形,深褐色,稍凹陷,病斑绕柄扩展并融合,终致叶柄倒折。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慈姑柱隔孢菌〔Ramularia sa-gittariae Bres.〕。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梗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球也可带菌,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借助雨水溅射或气流传播侵染,在生长季节中,再次侵染频繁。通常温暖多雨的天气和植株生长密茂时有利于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详。在近年国内推介的4个慈姑品种中,一般表现较强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品种,如江苏的紫圆慈姑和广州的白肉慈姑是否也抗本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
防治方法
1、注意寻找抗病品种。
2、种球药剂处理(40%三唑酮多菌灵1000倍液浸2小时)。
3、管好肥水,增强植株抗病力。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按不同生育期需要管好水层,球茎形成和膨大期尤应注意适时换水,避免长期深灌。
4、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应于植株封行开始,最迟于病害始见期,连续喷施75%百菌清 70%托布津(1∶1)1 000~1 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1 000倍液,或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3~4次,隔7~15天1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注意雾点宜细,必要时加入0.1%中性洗衣粉以增加药液粘着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慈姑黑粉病 下一篇:牛蒡子套种菠菜收益高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