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慈姑褐斑病

慈姑褐斑病

危害叶片和叶柄。叶斑近圆形至多角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中部转灰白色,病斑细小,横径多1~2毫米,严重时病斑密布且连合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潮湿时斑面出现隐约可见的白色薄霉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终致叶片变黄干枯。

状特点 危害叶片和叶柄。叶斑近圆形至多角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中部转灰白色,病斑细小,横径多1~2毫米,严重时病斑密布且连合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潮湿时斑面出现隐约可见的白色薄霉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终致叶片变黄干枯。叶柄上病斑近梭形,深褐色,稍凹陷,病斑绕柄扩展并融合,终致叶柄倒折。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慈姑柱隔孢菌〔Ramularia sa-gittariae Bres.〕。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梗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球也可带菌,成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借助雨水溅射或气流传播侵染,在生长季节中,再次侵染频繁。通常温暖多雨的天气和植株生长密茂时有利于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详。在近年国内推介的4个慈姑品种中,一般表现较强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品种,如江苏的紫圆慈姑和广州的白肉慈姑是否也抗本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

防治方法

1、注意寻找抗病品种。

2、种球药剂处理(40%三唑酮多菌灵1000倍液浸2小时)。

3、管好肥水,增强植株抗病力。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按不同生育期需要管好水层,球茎形成和膨大期尤应注意适时换水,避免长期深灌。

4、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应于植株封行开始,最迟于病害始见期,连续喷施75%百菌清 70%托布津(1∶1)1 000~1 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1 000倍液,或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800倍液,3~4次,隔7~15天1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注意雾点宜细,必要时加入0.1%中性洗衣粉以增加药液粘着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慈姑褐斑病  慈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慈姑黑粉病        下一篇:牛蒡子套种菠菜收益高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