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种植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的根块。别名何首乌、赤首乌。药用部分为其根块及荇茎(名为夜交荇)。根块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作用。生用通大便、解疮毒。茎荇有养心安神、止汗、祛风湿及外用有止痒作用。
一、适应气候与土质
1、土地选择:首乌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半泥半沙壤土最适宜种植。对重黏土、粗砂坚硬的瘦岗地不宜种植。
2、整地:在选好的土地上,深耕50厘米,晒地,施草木灰、土杂肥作基肥,然后起畦,畦高27厘米,宽67-83厘米,一般种双行,行株距27X27厘米,或利用五边地种植,株距27厘米。
3、首乌特性:初下种时怕炎热,怕暴晒,要有荫蔽。前期生长较慢,后期生长快。最好与瓜、菜、豆间套种,可利用瓜、菜、豆的竹篱遮阴,待瓜、菜、豆收获后,还可再种一些短期生的蔬菜或药材。接着首乌已到生长旺期而上竹篱。
二、栽培方法
1、种植季节:最适宜在每年新历3-5月上旬种植,这个时间气候不冷不热,雨水充沛,植后成活率高。6-7月也可种植,但气候炎热,阳光猛烈,种植后如无适当的荫蔽,成活率极低。
2、选种育苗:分荇茎育苗和荇茎直插及座箕法。各地可因地制宜和种植习惯选用,但选种是产量高低的关键环节,要选择清紫色的壮荇茎作种最好。老、嫩的藤不宜作种。
a 藤茎育苗法:选好种荇之后,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作苗床,在大寒至惊蛰之间都可育苗,育苗之前将种荇截有三个节芽约13-20厘米长小段,以3.5-7厘米株距斜插在苗床,埋两个节入土,露出一个节在上面,用稻草覆盖,两天淋水一次,保持苗床湿润,但不可过湿,过湿荇易腐烂死亡。10-15天荇便可长出新根芽,一个月左右生根便可移植。
b 荇茎直插法:选好种荇剪段按畦面宽度以45度直接斜插种荇,插后稍压实,植株周围盖一层菠碎稻草。淋水保持经常湿润。一般50厘米畦面种一行,84厘米畦面种两行,株距37厘米,每亩约种3000株。
c 座头法:即在采挖首乌时,将大根块收获时,小根块不挖,连芦头一起埋,剪去老荇,盖草淋水,加强管理,翌年仍可丰收。
另外,采取直插法时由于在选地时,如选的种荇过嫩,往往出现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缺苗,可采用挖侧芽(要带根)的方法补苗,成活率高。如根块很弱也可不挖,加强培植芽二年采挖,产量更高,药材质量也较佳。
种植首乌要严格掌握季节,实践证明,清明前后种植较适宜。不可超过“三伏天”,如超过“三伏天”种植首乌,成活率相当差。
三、田间管理
1、杂篱引荇:在靠水边种植可搭伸向水面的平棚或斜棚,在整块平地上起畦种植可搭人字棚架或篱笆式荇架,待苗长37厘米就要人工引荇上棚(篱),在上棚前,要及时剪去多余侧苗,保持新壮苗1-2床上棚。其他刚发出的嫩芽和地脚芽用泥盖住。人工引荇上棚(架)时,要注意右旋转引荇上棚,不要左旋转上棚。
2、施肥:前期轻施肥或不施肥,因早期由于间种短期的瓜、菜、豆,在7月份以前,一般不施肥,以抑制荇蔓,防止施肥过多,使苗荇徒长,在中期(七、八月)如苗太弱,可施15%人屎肥催苗,但弱苗荇青绿旺盛仍不应施肥。在后期(九、十月)首乌开始开花,其根块开始生长,这时应重施磷钾肥。将畦面两边犁开一条沟,每亩约施(猪屎)15担肥,生麸70斤或土杂肥30担左右,施后将肥埋好,整好畦面,以后视生长情况可每隔15-20天施一次人屎尿或化肥,使 荇旺盛,根块快大。
3、间种短期作物收获后,要加强管理,如缺苗穴,要及时补苗,要及时清除杂草,荇蔓上棚(架)后要及时摘除地脚叶和地面荇(即侧芽)及人工打花,这样就通风透光,以利集中养分,促使首乌署块快长。
4、病虫害防治 首乌病虫害较少,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金龟子可吃掉首乌的幼叶,如发现可用乐果或敌百虫各一两混合清水150斤喷杀,连续2-3次,效果较好。
5、收获与加工:当年3-6月种植的首乌,翌年2-5月便可收获,如延迟后年收,产量可成倍提高。加工方法分两种,挖出根块,洗净泥沙,切成一公分厚片,晒至足干,便是生晒首乌片。另外,将收获的鲜首乌,洗净泥沙,堆在地上晒1-2天,然后分开大、中、小切片,放在锅内煮熟,取出晒至足干或用文火烘干,便是熟首乌。
首乌荇即中药材夜交荇,在收获首乌时,切除芦头,摘去叶,捆把晒至足干便可出售。首乌芦头去须根,以清水洗净杂质,切片晒足干,为制首乌酒的好原料。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药材种植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 下一篇:黄芪地膜丰产栽培技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