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中药材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不断加快,既能绿化环境又具有经济效益的中药材倍受当地农民的关注。但由于对药材种植没有足够的经验,面对那么多品种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好。药材和粮作物同属农产品,其种植管理方法有相同之处,但区别也是很多的。关于药材的种植,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说全面的,限于篇幅,笔者总结如下几个方面,以供大家参考。
一、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药用植物生产发育及产品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在生产上,要通过育种技术来获得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品种;同时,也要通过栽培技术及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控制生产发育,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主要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物条件。这些条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而对于生长发育的影响,往往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阳光充足,温差升高,土壤水分的蒸发及植物的蒸腾就会增加。但当茎叶生长繁茂以后,又会遮盖土壤表面,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也增加了地表层空气的湿度,从而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
植物产生同自己相似的新个体称为繁殖。这是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繁殖方法不一,主要有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孢子繁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植物新个体。
三、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是从播种到收获前,在田间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其目的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用人为的办法创造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使植物生长健壮,达到丰产的目的。
四、合理利用土地
合理地安排生产茬口,可以经济利用土地、改善田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建立合理的密度和田间结构,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药用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了解发病原因、害虫特性,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是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病虫害的危害规律,结合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提高植物的防虫抗病能力,以便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危害程度。
六、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
药用植物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以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药用植物成熟是指药用部位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而药材品质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形状,传统中医药比较重视外观形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内在质量是指有效成份含量。国外从中国进口药材,除要求外观性状、有效成份含量外,往往还检测农药残留量。药材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其目的是:防止霉烂变质,便于贮藏和运输;剔除杂物和质劣部份,保证药材质量;减轻药材的毒性和不良性味,以保证疗效。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栽培中药材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冬季药材应防冻种植技术 下一篇:牡丹间作套种高产种植技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