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斑枯病的综合防治
龙胆草(Gen tiana scabra Bge.)系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等作用。
因吉林、辽宁两省产的龙胆草龙胆苦甙含量高而畅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在辽、吉两省大面积人工栽培已有多年,随之也产生了一种毁灭性病害——龙胆草斑枯病。1992年开始进行龙胆草斑枯病病情的调查、病原菌的鉴定、药剂的筛选试验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一、病害调查
1、病害症状 龙胆草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中央色淡,边缘深褐色,直径3—15mm。病斑在叶脉间扩展,严重时汇合,叶片枯死。
2、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 在辽、吉两省的主产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率100%,病情指数25%一95%。发病严重的叶片全部枯死,在栽培较早的地区,斑枯病已造成毁灭性损失,减产幅度30%一50%,严重的地块种子绝收。该病初发期为5月下旬,盛期为7—8月,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且病害首先在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严重时整株叶片全部枯死。幼苗带菌传病,新移栽地块新生叶即有病斑出现。栽培中限长的地区病害偏重,新引种区发病较轻,可能与菌源逐年积累有关。
二、病原菌鉴定 经分离签定,龙胆草斑枯病是由龙胆壳针孢所致,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腔抱纲球壳抱目真菌。
三、综合防治
1、种苗消毒 龙胆草种子和种苗均带菌传病,因此播种和移栽前采用代森锰锌600倍液浸泡种子和种苗3—4小时。另外,要选择无病株留种。
2、培肥地力与土壤消毒 土壤肥力高,秧苗长势好,生长量大,抗病能力强,同时也可提高经济产量。因此,一般在移栽前亩施有机肥300Okg,磷酸二铵 lOkg。同时用400倍的多菌灵或800倍敌克松浇灌苗床,可将病情指数控制在20%以下。
3、合理密植及种植遮荫作物 为减少地表面的裸露程度,从而减小植株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一般每亩移栽1年生幼苗8一10万株。并于苗床两边按株距40cm的距离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遮荫物主要作用是减少阳光直射使龙胆草叶片枯黄而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遮荫作物的种植又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
4、销毁病残体 枯死的病叶中带有大量病菌孢子,是主要传染源。故秋天要彻底清理田园,搞好田园卫生,将枯枝落叶集中于田外烧毁。
5、药剂防治 通过大量的药剂筛选试验及生产应用认为,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7一10天喷1次6O0-800倍代森锰锌,雨季每5-7天喷1次600-8O0倍的代森锰锌或杀毒矾,二者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佳。要注意的是打药时不要踩倒植株,药液由下至上喷匀,喷药后2小时内下雨要重喷。龙胆草于春季遇低温易得病毒病,表现为叶片皱缩失绿。染病毒病植株首先受斑枯病的侵染,所以一旦发现病毒病应立即用800倍植病灵每5—7天喷雾1次,连喷3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保证稳产高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龙胆草斑枯病的综合防治 龙胆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广藿香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金荞麦种植栽培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