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中药材种植
忌随意跨地区种植
中药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道地药材”是指实践证明质量优、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中药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恩举例说,同是黄连,四川产的所含有效物质比湖北产的高2.73%。地理、生态的许多因素,如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貌都影响到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对中药材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甘草、麻黄适宜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钙质土上生长;桅子偏好南方酸性土壤;雪莲花、蒲公英、肉苁蓉、锁阳能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而人参、三七、黄连、细辛等只有在微弱光照条件下才能长好。如果违反传统,随意跨地区种植,加上缺少种植经验,往往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产量低下,品质也会大打折扣。
买种苗找可靠“龙头”
李先恩特别提醒农民。买种苗不要轻信药材种苗商贩。他曾看到,商贩把山茱萸的产量和收购价都夸大了几倍,这些商贩还与农民签订“正规合同”,可合同期只订3年。李先恩说,实际上3年内农民不可能赚到钱。因为山茱萸要生长6—7年以上才能结果,等果子结出,你找他收购,他却说合同已失效。又比如番红花,卖种的说到处都能长,但实际上除了江浙一带,其他地区种番红花,会由于不开花或开花很少而收不到药材。李先恩建议农民朋友,为防止受广告和合同欺诈,最好与本地信誉好的公司合作,与他们按药材生长周期签订合同,由他们作为龙头带动。这样,种苗、栽培技术和销路都有人统一负责,不然,农民作为个体经营者,靠自己生产销售,面临的市场风险就太大了。
别把药材种成木柴
药材种植技术不规范,该掐顶时不掐顶,该剪枝时不剪枝,该采收时不采收,不该采收时乱采收,会使中药材质量出现滑坡,农民收益下降。同仁堂的顾问、中药专家金世元教授曾发现,五六年才能长成的杭白菊、三七,有的农民却提前采;根茎类药材应该在花开前或花谢后采收,有的药农却在花期采收,结果上市后连专家都认不出来。有的农民看时价不好,就把药材留在地里继续生长,等涨价,但像板蓝根、白芷、当归一类药,当年不收就开花抽薹,做药用的根就“发柴”(即严重木质化),没有用了。
专家说,有的中药材不能连茬种植。比如地黄,种一茬后得停种5—6年;一块地种过人参、西洋参后,几十年都不能再种,否则产量至少下降一半,病害严重发生。
力避盲目跟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小军提出,发展药材基地要防止过热。市场对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其总量只有粮食作物的0.1%、水果的1.4%、蔬菜的0.28%。每种药材的年需求量有限,如人参1800吨、当归1200吨,多了就会造成巨大浪费。丹参、板蓝根、桔梗等都遭遇过低价烂市,目前有些品种也潜伏着这种隐患,所以在决策种中药材时,不能盲目跟风,应做充分的市场调研。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如何选购药材种子 下一篇:红花适时采收及干制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