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种植病虫害防治
一、病虫害及其防治 炭疽病:发生于春末夏初阴雨多湿季节,危害红花幼嫩顶梢,花蕾基部及叶片,果实,种子。发病实期,叶部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破裂;茎秆部病斑为梭形,几个病斑连接形成绕茎的大斑,使茎部腐烂,折断枯死;种子发病产生黄褐色斑点。病斑在潮湿的条件下,能生出大量橘红色的胶状物。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冷热变温处理: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0-12小时,然后,转入50摄氏度温水中浸1分钟,再转入55摄氏度温水中浸10分钟,捞出出晾干后,再拌相当于种子量的0.3%的托布津或50%多菌灵后下种。
2、发现病苗病株及时拔除,然后用1∶1∶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400-500倍涂,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可减轻发病。
4、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
二、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初发生,开花前后阴雨连绵时危害严重。根部发病,先是侧根变褐腐烂,后逐渐扩展到主根。主根发病后,根部皮层变黑腐烂,维管束变黑褐。在潮湿条件下,腐烂处长出白色丝状态物。最后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1、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能大为减轻发病。
2、实行轮作。
3、及时处理病残株,烧毁深埋。
4、5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加5%石灰和0.2%尿素淋灌。
三、菌核病:5-6月发病,病株叶色变黄,枝枯根部再现黑色鼠烘状菌核。幼苗发病,在近地面茎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幼茎腐烂,造成倒伏枯死。
四、虫害:有药花蚜虫、红花实蝇,红蜘蛛等,危害嫩叶和嫩茎。防治方法:发生时喷40%东果1000-1500倍液。
采收加工:
1、采收:红花于5月中下旬开始开花,但花期短,只有20天左右,且开花后2-3天便进入盛花期。因此要抓紧时间在盛花期逐日采摘。一般红花的药冠在傍晚开始伸展,直到次日清早6-8时停止生长。因此,应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适时采摘。过早,花冠尚未变花。品质差;过迟,花冠已变成深紫色,干后无油性,质量亦差。每个花序可连续采摘2-3次,可每隔2-3天采摘1次。
2、加工:采回后,立即晾晒干。如遇阴雨天,可用文火烘干,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左右。未干透时不能堆置,否则红花发霉变黑,质量降低,甚至报废。
产量与质量
1、产量:一般亩产干花50公斤左右,高产时可达80公斤。折干率20%。另亩产种子80公斤左右。
2、质量:以身干、色红黄、鲜艳、质柔软者为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黄芩肥沃的砂土最为宜 下一篇:丹皮冬暖夏凉气候栽种最佳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