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葛根”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葛,豆科藤本植物,全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其中;葛粉为特色保健食品,集营养、食疗、美味于一身,深加工还可制成十几种精美食品;葛叶,富含植物蛋白,属全价饲料;葛渣,高档纤维原料;葛花,名贵药材,解酒良药。"木生葛根"源于山中野葛,经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下黄溪村农民蒋木生35年来野葛不断引种改良、培植而成,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大等特点,其667m2产值可达2万余元,并且他生长期的摸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家栽培技术。现将其品种特点与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品种特点
一、形状特点 根块大,茎蔓粗,叶面宽大分叉距短,绒毛趋白
二、内在特点(与山葛对比)
1、生长周期短:只需1-2年即能成葛根(山葛需6年以上)。
2、产量大:株产葛根10-20kg(山葛6-7kg)。
3、出粉率高:含粉25%(山葛2%-4%)。
4、品质好:葛根素含量高,是开发葛保健食品的最佳品种。
5、加工简便:制粉用普通工具粉碎、过滤、沉淀即可一次性加工(山葛纤维粗,要多锤揉,经3次以上过滤才成)。
6、适应性广:适应各种土壤生长,耐旱涝、无病虫害。
7、繁殖快:栽种后,每年茎节处遍生小葛,生命力极强,对同一山、地、田而言,只需栽种一次,永不再栽,且因生长期错开,故1-2年后,每年均可采大留小,控制数量,高产收获。
二、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 土层深厚的荒山荒坡、森林采伐迹地、河边堤岸、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均可。
二、地面处理 清除杂草、灌丛、特别要彻底清除野葛(原因有二:一是野葛占地,影响了地面的有效利用;二是根块收获时,如混进野葛,其纤维粗且硬,会把粉碎机绞住,而无法机械化制粉)。
三、挖种植沟(穴) 种植沟(穴)宽、深种30-40cm,两沟(穴)间距1.0m。
四、施底肥 垃圾、灰渣、粪肥均可,与土壤混合后制成畦。
五、栽种 将株苗(带根)或截苗(含2茎节,可扦插,不带根)在最佳种植期内(公历2月至4月下旬)栽(插)入畦沟(穴),每hm2可密植9750-10500株(即每667 m2650-700株)。其中株苗与地面成30度斜栽入土,截苗也成30度斜插入土,但两茎节必须一节在土内,一节在土外。栽好后浇定根水。
六、生长管理 萌发后,护苗施肥(稀人粪尿),以少量多次为宜。5月中旬(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后因其生命力强,覆盖率高,固氮力强,一般无需再中耕除草,酌情施以氮肥,有条件者,供以农家肥即可,但每年春季需补施适量各类肥料。
七、根块收获 时间为冬季,此时养分集中于根块,块根膨大,故可直接从地面开裂处把植株基部泥土挖开,露出块根头部,采大留小,后覆平泥土即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木生葛根”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果园套种太子参的栽培管理 下一篇:侧柏育苗选地需注意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