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药材需防五种病
夏季是中药材病害多发期,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给药材的增产、增收带来不利的影响。现将中药材在盛夏较易发生的5种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根腐病 高温多湿、低洼积水地块种植的药材常发生此种病症。它主要危害根部,使根的部分或全部变色腐烂,组织遭到破坏,茎、叶也因根部无法供应水分而下垂、干枯。易发生此病害的品种有白术、贝母、芍药、百合、地黄、玄参、太子参、板蓝根、牛膝、红花、党参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3、播前翻晒土壤;
4、发病初期可用5%石灰石浇根,或用1%硫酸亚铁在病穴消毒。
叶斑病 多发生在高温、田间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主要在叶上形成各种形状的斑点,颜色多为黄褐色或紫色,后期病斑扩大互相连接成片,致使叶片干枯脱落,有的病斑还会出现霉点。易发生此病害的品种有白芷、桔梗、白术、菊花、金银花、薄荷、木瓜、枸杞、山药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种子、种苗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锌600~1000倍液消毒;
3、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叶片,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立枯病 在施用过未充分腐熟肥料的阴湿地易发生此病。幼苗发病较多,染病后,在贴近土表处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或基部全部变色、缩细、干枯,上部枝叶枯黄倒伏死亡。易发生此病害的品种有人参、西洋参、沙参、三七、荆芥、防风、黄芪、菊花、杜仲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种植密度要合理;
3、发病初期可用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用上述农药拌细土撒于茎基部,每10天撒1次。
锈病 多雨、多霉季节和土壤潮湿、植株生长柔嫩的田块易发生此病。发病时在茎叶上出现黄色或深褐色病斑,后期病斑鼓起,表皮破裂,飞散出黄色或褐色粉末,病斑处破裂穿孔,叶片枯死。易发生此病害的品种有三七、元胡、白术、白芷、当归、党参、黄芩、金银花、白扁豆、红花等。
防治方法:
1、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土壤积水;
2、发病初期喷97%敌锈钠4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
3、清除病叶,集中烧毁。
黑粉病 又称黑穗病,多发生在高温干旱期,茎、叶、穗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茎叶弯曲、畸形,形成小瘤状,外面有层白膜,后期破裂,散出黑粉。如穗感染此病,则不结子。易发生此病害的品种有薏苡仁、王不留行、大力子、车前子、决明子等。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2、种子用20%粉锈宁或50%多菌灵浸种消毒;
3、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夏季中药材需防五种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药连翘的栽培方法 下一篇:茼蒿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