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蔓生百部的引种栽培技术

蔓生百部的引种栽培技术

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Miq.,地方名:一窝虎(江苏),牛虱根、土百部、山萝h、牛虱股、牛虱众、野天冬(浙江),长头草、肥百部(安徽),牛虱鬼(福建),药虱药(河南),八捧头,闹虱药(湖北),多崽婆、儿多母苦(湖南)。

概述 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Miq.,地方名:一窝虎(江苏),牛虱根、土百部、山萝h、牛虱股、牛虱众、野天冬(浙江),长头草、肥百部(安徽),牛虱鬼(福建),药虱药(河南),八捧头,闹虱药(湖北),多崽婆、儿多母苦(湖南)。为百部科百部属多年生攀援性草本,以块根入药,商品名为百部,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具润肺止咳,杀虫,止痒等功能,用于治疗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蜜百部用于阴虚劳嗽;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症。被纳入《中国药典》的尚有直立百部和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蔓生百部分布于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直立百部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对叶百部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性草本。块根纺锤形,肉质,黄白色,多数丛生。茎下部直立,不分枝,上部攀援。叶4片轮生,基部圆形或截形,叶具柄。花单生,其基部贴生于叶片中脉上。花被4片,淡绿色。蒴果广卵形,稍扁,表面平滑,暗赤褐色,熟时开裂,内含种子数粒。种子长椭圆形,深紫褐色,表面有多数纵槽纹,一端有簇生的毛茸状附生物,黄白色。千粒重27.2克。花期5~7月份,果期7~8月份(图2—16)。 【生物学特性】

一、生态条件蔓生百部野生于山地、丘陵的灌木丛、林边及竹林下。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冷,怕干旱,忌积水。幼苗期怕强光直射,需要荫蔽。成株期在湿度较大的阴坡或溪沟两岸生长良好。地下块根入土较深,多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壤土或沙壤土中。

二、种子特性 百部种子寿命短。据试验:1979年收百部种子放入牛皮纸袋中藏于室温,至1981年1月29日测定已无发芽力,故室温贮藏的隔年种子不能使用。百部种子不宜干燥室温贮藏,宜随采随播,发芽率高。北方引种未能秋播的,最好将种子进行低温沙藏。

栽培要点

一、选地整地根据百部的生长习性,宜选择林闻空地或坡度较小的阴坡山地、或较湿润的农田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或堆肥2 500千克做基肥,深耕30厘米以上,整细耙平,做宽1.2米的畦。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根据种子的萌发生理特性,生产上应一律秋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横畦开沟,沟深3~5厘米,播幅1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土1~1.5厘米,轻轻镇压,浇透水,盖草保湿。于秋季按行株距40厘米×30厘米进行移栽。

2、分根繁殖 于秋季收获时或春季萌芽前,选大的块根从根部剪下加工人药,取上部根芽,分割成每株有芽2~3个,并带有小块根2~3个,按行距35厘米,穴距25厘米,进行栽种。

三、田间管理一是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浅锄松土,每年2~3次;二是追肥。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于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清淡人、畜粪水1 500千克。第二次于6~7月份,追施人、畜粪水2 000千克,加过磷酸钙1 5千克;三是架设支柱。蔓生百部苗高15厘米左右时,插竹竿或木棍,领引茎蔓向上生长。

经济效益 以每667平方米产百部干品300~350千克计,当前市场价格(统)8~10元/千克,每667平方米2~3年产值为2 400~3 500元。

引种区域蔓生百部主产于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直立百部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对叶百部主产于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3种百部的商品药材统称为百部。可根据引种品种到上述各省农委(办)、药材等部门联系购买。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蔓生百部的引种栽培技术  蔓生百部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薄荷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        下一篇:穿心莲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