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梅的栽培技术
虎刺梅别称为虎刺,铁海棠,麒麟刺,圣诞刺,学名为Euphorbia milisplendens Bojer.。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多刺亚灌木。
分布:原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我国在华南,西南一带可露地栽培,其余各地温室有栽培。
习性:不耐寒,耐高温,可常年在温室栽培,或于夏季移至露天培养。喜阳光,阳光越充足时,苞色越鲜艳;光照不足时,苞色暗淡;如长期荫蔽,则只长叶子,不开花。干旱时,叶子脱落,但茎枝不萎。如果土壤湿润过大,则生长不良,甚至腐烂死亡。冬季室温如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也可开花不断;如冬季温度太低,就会落叶进入休眠。生长期要防干旱,也忌太湿,适合于肥沃湿润的砂壤土。
繁殖:多用扦插繁殖。在整个生长期都可扦插,而以5--6月扦插成活率高。取充实,成熟的茎段,剪成7--8厘米长作插穗,将插穗放在阴处晾干,或插在草木灰中使汁液被吸干,然后进行扦插。介质可用黄沙,珍珠岩或伴有砻糠灰的干土。插后需保持介质湿润而不过潮湿,约一个月后可生根,生根后以单株或3株种在盆中。
栽培:幼苗需每年翻盆一次,大株可2--3年翻盆一次,用排水好的砂质壤土伴以砻糠灰作培养土。生长季节盆土要间干间湿。浇水量要控制,只有在夏季高温时才可多浇水。在开花期如水多过湿,会引起落花与烂根。肥料不必多施,每年春季施薄肥2--3次,秋季可减少施肥量。10月需移进温室,冬季温室的适温要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上才能开花。放在温室中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才能多开花;如放在隐蔽处,则叶生长茂盛而少开花。如果温度较低,则叶片脱落,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间,土壤应保持干燥,否则植株易腐烂。虎刺梅花多发生于新枝顶端,为促使多开花,应行修剪,如不修剪则花少,且株型紊乱。
应用:虎刺梅冬季开花,花形美丽,红花绿叶,颜色鲜艳,经久不谢,且茎枝奇特。适宜做盆花观赏,但应注意放置地点适当,由于虎刺梅全株有脱刺,而且茎中的白色乳汁有毒,应避免儿童碰伤中毒。虎刺梅在严寒的冬季开花,室外银装素裹,室内红色繁花竞相开花,给人以鼓舞,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大众的喜爱。露地栽培中可适时修剪当作花坛中心或花镜,也可当作绿篱。
同属常见栽培种还有白花虎刺梅,黄花虎刺梅,红叶虎刺梅。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马铃薯甜叶菊秋甘蓝高效栽培 下一篇:花椒春季播种育苗技术及病虫害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