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黑木耳生产长期以来用椴木栽培,产量低、成本高、耗材大,每100kg木材只能生产1.5kg。现在改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蕊、稻草、甘蔗渣代料栽培法,每100kg代料可生产干木耳6~10kg,单产提高4~5倍,代料速生高产栽培的技术是:
一、栽培时间与培养料配制
1.栽培的时间
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生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将原来1年长1季改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温;早春气温低,可加温调节。黑木耳菌丝生长以22~30℃,子实体生长以20~25℃最适宜。
2.培养料的配方,因地制宜选用
第一: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质疏松、吸水量大的木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壳80%、麦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与水比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过磷酸钙1%,每100kg稻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壳2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料与水比例为1∶(1.2~1.3)。 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掌握在60%以内,以手握成团,放开松散为宜;稻草、甘蔗渣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缝有水纹,不下滴为度。
二、装袋灭菌与室内发菌
1.装袋栽培袋用低压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规格为:袋口宽12cm、长50cm,每100kg原料需塑料袋1kg。装袋要紧实,在袋面打4~6个接种穴,穴宽1.5cm、深2cm,穴口用胶布贴封。装袋后放到常压灭菌锅内,以100℃保持10~12h灭菌,冷却到22℃时接种,选用优良高产的菌种。
2.发菌接种后室内发菌4~5天,室温以25~28℃,不超过32℃为宜。第6天后将袋子排放稀些,门窗用纱布遮住,防强光直射,注意通风,室内相对湿度以75%为宜。菌袋经过20天的培养,菌丝在袋内长成圆形状态,直径在8~10cm时,将胶布留一小空隙,让其通风增氧,加快菌丝生长;40天后把胶布剥掉,室温20~23℃,相对湿度80%。
三、出耳培管与采收加工
1.培管
当菌丝长满袋时,在袋子四周增加出耳穴,可用0.5cm的皮带冲,在袋面打若干个出耳穴,穴距5~6cm,成“品”字形,又可用刀片在袋四周,按5cm×5cm的间距,开成1~2cm的小口子,成“十”字形。
室内栽培黑木耳,用10号铁丝拉于床架上,每层拉5条,间距20cm,用“S”形吊勾吊挂,袋距8~10cm。 地面栽培黑木耳,将地整理成畦状,设排袋架,露地立放,搭简易遮阴草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利保温保湿。
2.采收
黑木耳成熟的标志是:耳色转淡、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耳片已成熟,就可采收。若颜色深褐,耳片内卷,富有弹性,菌柄扁宽,则木耳正在生长中。
采收前要停止喷水1~2次,让耳片稍干,使表面含水量减少,采摘时不易碎裂,有利晾晒。采后残存的耳根,可用利刀削去表层老化的菌丝,让菌丝再生,形成原基出耳。
黑木耳采摘后,要及时摊铺在晒席上,放在烈日下晒1~2天,不宜多翻动,以免耳片碎裂和卷曲,降低等级;遇到阴雨天,要用40℃温度烘干,保质保量,增加经济效益。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大蒜种植技术 下一篇:金线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