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儿芹栽培技术
伞形花科(Umbelliferae),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茎叶。学名CryptotaeniajaponicaHassk.,又名三叶,野蜀葵。朝鲜、中国、日本和北美洲的东部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是日本重要的栽培蔬菜的东部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是日本重要的栽培蔬菜之一。食用柔嫩的茎叶,有特殊的风味,主要用作汤料或作成“色拉”菜生食。中医学认为,全株可入药,对身体虚弱,尿闭及肿毒等症有疗效。
繁殖方法
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播种前宜需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是先进行盐水选种,把种子用17%的盐水浸泡30分钟,清除浮在上面的杂物、瘪子,然后用水洗净,用纱布把种子包好,在流水中浸泡1昼夜,其间还要淘洗4-5次,将褐色洗掉,取出种子淋去多余水分,在1000倍液的多菌灵中浸泡5-6小时,进行种子消毒,不再水洗,直接淋去多余水分,然后用湿毛巾包好种子,放在15-20℃温度中进行催芽5-7天。宜采用育苗盆育苗,因鸭儿芹种子发芽时需要光照,故播种时应将刚露芽的种子均匀地播在育苗盆上,育苗基质采用泥炭和蛭石以5∶2比例混合,每盆(长50厘米,宽40厘米)播种1-1.5克,与细沙混播,播后喷足水分,保持发芽温度20-25℃,经2-3天就可出齐苗。当苗出期后,应及时见光,使其绿化,当苗高5~6厘米时,可移栽定植,实行高密度定植,株行距10×12厘米。
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选择鸭儿芹适生的栽培地块是基础,宜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结构疏松、排灌良好、相对潮润但不粘重、土壤呈微酸性的立地条件进行整地做床,在栽植前最好施入每亩2000公斤左右的家畜粪肥作基肥,结合做床翻入土中。定植后要注意加强水分管理,浇足水分,使移栽苗尽快发根生长,成活后,追施稀粪液肥每亩约1000公斤。遇到高温季节,宜搭建遮荫棚,同时经常要保持床面湿润。
②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由于高密度定植,加上肥水管理得当,鸭儿芹在短时间内会封行,因此在封行前要加强除草工作,封行后也要经常进行人工拔草。
③病虫防治:鸭儿芹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危害,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温度高,光照强,基部叶片发黄,因此要做好遮阳降温工作;在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有时会发生腐烂病,这是由于高温多湿,植株过密,通风通气不良,此时,一方面要加强开沟排水,另一方面在初发生时,拔除病株,控制蔓延,采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洒防治。
采收
鸭儿芹以采摘嫩苗及嫩茎叶作蔬菜,在高温条件下35天左右、低温条件下50天左右,可周年栽培,全年可种植8茬。鸭儿芹适宜采收期很短,过早收获,产量不高,过迟收获,则可食部分叶柄易老化,影响品质。春秋季节生长的以株高30-35厘米收获为宜,夏季高温下生长的达25厘米以上即可收获。每茬亩产量一般为1000公斤左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