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父鱼养殖技术
花杜父鱼,地方俗名瞎盖子、瞎疙瘩、瞎胖子、大头鱼等。其分布于丹东鸭绿江及其支流、碧流河上游、浑河上游等水域。
一、养殖技术措施
1.花杜父鱼的生态习性:花杜父鱼是比较耐寒的底栖负,多生活在水温较低的砂砾或卵石质的山谷河流中上游及其支流。在沙底和淤泥的河道中较稀少。不集群,以小鱼、河虾、东北螯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它是少活动的鱼,通常卧于河底面,钻入石下,用猛冲的方法进行短距离游动。
2.池塘条件:养鱼池为废弃荒芜多年的“抗旱大口井”,卵石底质,塘埂坚固成形,总面积6亩,清理开挖出2亩小水面,蓄水深平均1.5米,最深2.1米,水体来源为地下泉水,水温在15℃左右,很适合花杜父鱼的生长。鱼塘保水能力好,能够达到旱天不干,雨季不涝,排灌水调配自如。塘埂外有4亩河滩地,栽植洋槐树两千棵,防止水土流失。
3.水质要求:花杜父鱼适宜在瘦水型池塘中养殖,水质保持活、柔、爽,溶氧充足,深鸭蛋皮绿色。不需要过分地培肥水质。
鱼苗放养前,老池塘一定要彻底地清除烂草和淤泥。鱼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投放入一些河卵石,有利于花杜父鱼生长发育。池水要保持在1.5米左右的深度。
4.投放鱼苗:4月中旬放养鱼苗。鱼苗主要来源于自然野生鱼种,每亩水面可放养600~700尾。采用鱼网捕捞法捕鱼,易使鱼体受伤,受损的皮膜处易滋生棉絮状的水霉菌丝,随后相继蔓延,最终导致病、死鱼出现。治疗此病可以采用5%食盐水和小苏打(1∶2)混合液浸洗鱼体4~5分钟下塘。
二、日常饲养管理
1.水质调控:日常生产中保持池水水质良好,深鸭蛋皮绿色,水体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每天早晚坚持巡塘各1次,及时打捞出鱼塘中的枯草烂叶。池塘要保持高水位。最好建立养鱼日记,不断积累经验,尽快地提高科学养鱼的水平。
2.投喂饵料:饵料以鲜活的小河鱼、小河虾、水虫为主,不投人工合成饲料,目的是培养花杜父鱼的野性和保持其肉质的鲜美。5月春忙结束后,也正是花杜父鱼繁殖、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可利用农闲时间,多下河猎捕一些小鱼、水虫,保证饵料供应。
3.防护措施:因为投饵实行活体为主,所以剩饵残渣非常少,鱼染病机率大大降低。但是也要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结合清塘,适时换去老水,注入新水,适当施用生石灰对池塘灭菌、杀虫。
防止鸭、鹅及野生禽鸟危害鱼塘。汛期注意防止池塘大水漫顶。同时,要注意鱼塘的水质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救。 4.适时捕捞:每到辽东地区结冰封河前,是花杜父鱼肥美的时节,此刻的鱼价较高,要进行适时捕捞。分出大小,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