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栽培技术
合欢(Albizziajulibrissin Durazz)又名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是一种优良的观赏和药用树种。
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合欢系含羞草科合欢属落叶乔木,株高通常6~78m,树冠开张呈平广伞形,树皮灰棕色、平滑,枝粗大但着生稀疏,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羽片6~15对,对生。小叶刀箭状,每羽片有15~40对,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小叶昼开夜合,故有“合欢”、“合昏”之名。6~7月,头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呈伞房状,中上部粉红色,细长如绒缨,故又称“马缨”、“绒花”。荚果带状、扁平,10月成熟。
合欢为温带、亚热带、热带树种,喜阳光,不耐荫,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不耐严寒,不耐涝,在湿润、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根具根瘤菌,有改良土壤之效。浅根性,萌芽力不强,不耐修剪。花期长。
2、繁殖与管理
合欢多采用播种法培育实生苗,10月份采种后晾晒脱粒,干藏于干燥通风处,以防发霉。北方地区以翌年4月中旬下种为宜,如用温室育种,可在10~11月下种。合欢种皮坚硬,为使种子发芽整齐,出土迅速,播前两周需用0.5%高锰酸钾冷水溶液浸泡2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置80~90℃的热水中浸种30s(最长不能超过1min,否则影响发芽率),24h后即可进行播种。利用这种方法催芽发芽率可达80~90%,且出苗后生长健壮不易发病。
合欢在生产中多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可用多年生草皮土经2cm铁筛过筛后搭配肥料进行配制。为防止土壤病菌对种子、幼苗的危害及保证苗木健康生长,配土时可加入适量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进行土壤处理,如甲基1605粉剂、地菌净和硫酸亚铁等。营养钵育苗苗订宽以1~1.2m为宜,床距60~40cm,一般南北走向,营养钵灌满土后浇透水1次,第2d就可以下种,每个营养钵点种3~4粒,点种后覆土1cm,保持土壤湿润。播后两周左右发芽出苗,苗高15cm时定苗。定苗后结合灌水施淡薄有机肥和化肥,加速幼树生长,也可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栽植管理:合欢幼苗的主干常因分株过低而倾斜不直,为提高观赏价值,使主干挺直有适当分枝点,育苗可合理密植并注意及时修剪侧枝。对1年生较弱的苗木或主干倾斜的合欢,可在翌年初春发芽时,留壮芽1个齐地截干,使之萌发成粗壮而通直的主干。合欢苗移植以春季为宜,要求"随挖、随栽、随浇"。由于合欢主干纤细,移栽时应小心细致,注意保护根系;对大苗必要时可拉绳扶植,以防被风吹倒或斜长。定植后要求增加浇水次数,浇则浇透。秋末时施足基肥,以利根系生长和来年花叶繁茂。为满足园林艺术的要求,每年冬末需剪去细弱枝、病虫枝,并对侧枝适量修剪调整,保证主干端正,树势优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