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皮栎栽培技术
繁殖与播种
主要用播种,繁殖法、分蘖法亦可,9—10月间,当总苞虫浸死后再行阴干及沙藏至翌年春播。
条播行距为20cm,覆土2—3cm,秋播者应适当加厚至4—5cm,每亩用量150—200kg,小苗主根发达,为促发须根,可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后,用利铲将其主根在20cm深处切断,以后栽时应尽量多留根系。仅对太长的主根适当进行修剪。适当深栽可提高成活率。
为安全起见,对较大规格的苗木最好带土球移栽,并在落叶后至萌动前进行,在幼树阶段可适当密植,或与其它树种混交,以造成侧方庇荫的条件,待幼树长大后再进行间伐,使其获得充足的光照。在大面积山区绿化时,可采用直播造林,一般采用穴状蔟播,播前整地,穴径约25cm,每穴播5—7粒种子。
采种与育苗
1、采集良种:选择30—100年生,干形通直完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种子成熟期一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熟时种壳棕褐色或黄色。良好的种子,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光泽,饱满个大,粒重,种仁乳白色或黄白色。 种子采集后,要妥为处理和贮藏。栓皮栎种子含水率很高,气干含水率40-60%,无休眠期,易发芽霉烂,且多受虫害。采后应立即放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每天翻动二,三次,至种皮变淡黄色,种内水分消失达15-20%,便可贮藏。贮藏前用0.5%六六六粉以1:100的重量拌种堆起,再用沙撒盖在上面,以不见种子为度,经24小时后,即可杀死象鼻虫和虫卵,也可用二硫化碳或敌敌畏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贮藏。
2、种子贮藏要因地制宜,通常有下列三种贮藏方法。 室内沙藏选通风干燥的室内或棚内,先铺一层沙,接着铺一层种子,厚度8-10厘米,如此一层沙,一层种子堆上去,堆的高度不超过0.7米。也可将沙和种子拌在一块堆藏。但无论那种,堆中间都必须间隔竖立草把,以利通气,防止种子发热霉烂。
室内窖藏此法使用于冬季少雨,气候寒冷的北方即在露天选干燥的地方挖地窖,宽与深各1米,长短根据种子多少确定,同上法一样一层沙一层种子,堆至距窖口20-30厘米的地方为止,上面再用干沙盖满。堆的同时,在窖中间同样并列竖立许多草吧,然后用土堆在上面,成馒头形的土丘,丘上再盖草或席子等,四周挖沟排水。流水贮藏法用竹篓,柳筐盛种子,放在流速不大的河边,溪流中,用木桩固定篓、筐,防止被流水冲走。
上述三种贮藏方法,都必须注意定期检查,发现有霉烂或鼠害等要及时处理。
3、育苗:种子无休眠期。长江流域各省采用冬播(11—12月),黄河流域各省种子成熟期早(8月下旬—9月中旬),宜采用秋播,也可采用春播(3月)。但秋,冬播均较春播好,可免除种子贮藏和损耗,且成苗率高,苗木比较高而粗壮。据实验冬播比春播平均苗高大22.7%,平均地径大26%,能供造林的合格苗,冬播为93%,春播为82%。
播种一般采取筑床冬播。株行距10*20厘米或15*15厘米较好。即每隔15—20厘米开一条播种沟,深6—7厘米,沟内每隔10—15厘米平放种子一粒,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每亩播种量175—200公斤,每亩可培育壮苗(平均高40—50厘米,平均地径0.6—0.8厘米)15000株左右。
幼苗出土前后,必须保持苗床一定温度,要注意灌溉和松土除草,每次大雨后,必须在苗床上加盖一层细肥土,以补充流失。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因地因苗适时追肥,第一次在6月上,中旬生长旺期,第二次在7月下旬左右,即第一次新梢生长基本停止时追,以提供孕育二次新梢的养分。 幼林抚育 栓皮栎的幼林抚育,主要包括除草,松土,间苗,修枝等。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