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的采收与加工
一、药用与分布
五加皮,别名南五加皮、加皮、五加、无梗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的干燥根皮。是常用的中药材。以采挖野生或栽培的五加树根皮加工入药。五加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
五加皮味辛、性温。具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之功能。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等症。五加皮除了供药用,还是多种中成药的配伍药原料。民间也常用来酿制药酒,即著名的五加皮酒。
二、形态特征
目前我国各地用的五加皮通常有三种。
1、细梗五加。落叶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枝条灰褐色,具明显皮孔、干枝常有短而粗壮的长弯刺。掌状复叶3-5出,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叶柄细长,有刺。小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深绿色,叶脉及边缘有刚毛,下面浅绿色,有小钩刺。夏、秋季开黄绿色的花,伞形花序1-2腋生或生于枝端;萼边缘有5齿,花瓣5片,雄蕊5枚,子房下位,花柱丝状,分离,开展。浆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
2、无梗五加。与细梗五加形态近似,较明显区别为无梗五加的复叶多为3小叶,叶较大,长达15厘米。花序密集成头状,一至数个集生枝顶,花暗紫褐色,无小花梗。浆果椭圆形,较大。
3、红毛五加。落叶灌木,高1-3米。老枝灰色,无刺或小刺,新枝灰棕色或黄棕色。密生细长棕红色针刺,刺向下或平展。掌状复叶,小叶5片,有细长柄;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秋初开白色小花,伞形花序于枝顶,总花梗粗短;萼近全缘,子房5室,有5花柱,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球形,熟时黑色。
三、采收与加工
1、采收:秋季采收。采收时先将地上茎叶砍除,将根部挖出。抖去泥土,除净须根,洗净,剥取根皮,抽出木心,摊开在太阳下晒干,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本品受潮容易变色,宜置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虫蛀。量少可放入缸内,密封防潮、防虫蛀、防霉变及香气走失。
2、炮制:五加皮炮制分生用、酒炒、姜制3种。
生用:将五加皮用淆水洗干净,捡去骨心,切成约6毫米长,晒干或文火烘干,筛去灰屑。 酒炒:按每50克用白酒15克的比例,将生五加皮放入锅内炒热后,将酒分次淋入,炒至酒全部吸收后取出,冷却。
姜制:按每50克五加皮用生姜10-15克的比例,先将生姜捣烂,加少许清水,去渣。再把五加皮放入锅内,置文火上炒热后,加入姜汁拌炒,至姜汁全部吸干后,取出。
四、商品性状与规格质量
1、商品性状。商品呈长筒状,多为双卷。外表皮灰褐色,有纵向稍扭曲的纵沟及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呈黄色,有纵纹,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或灰白色。微有香气,味苦、涩。
红毛五加:呈细长筒状。外表面黄色、密被褐色或淡黄色刺毛,有的略带红棕色,多向一边倒,具少数凸起的芽痕;内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光滑。皮薄质脆,易折断。略有香气、味辛。
2、商品规格。商品药材料规格一般为统货 :干货,呈不规则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 扭曲的皱纹及长圆皮孔,内表面灰黄色、体轻、断面灰黄。气香,味辛、苦。长短、厚度不分。无杂质、无霉变。
红毛五加:统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穿山甲养殖与管理 下一篇:佛手瓜老根可再生利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