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骨的炮制方法
狗骨载《名医别录》。系犬科动物狗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的骨骼。将狗宰杀后,剖开,剔去骨骼上的筋肉,将骨挂于通风处晾干,不可曝晒,以免走油变色。
【炮制方法】1.狗骨:取原药材,用温水洗净泥土,闷润,刮净残余筋肉,晾干,砸成小块。
2.制狗骨《名医别录》:“燃灰。”《本草经集注》:“烧屑。”《千金翼方》:“烧之,捣筛,以水和。”《本草纲目》:“烧灰,米饮日服或猪脂调。”现行,取净狗骨置适宜容器内,以酒浸制或置耐火容器内,武火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研末。
【饮片性状】狗骨骨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断面不平整,骨腔内网状髓质不明显,骨质显油润,火烧有腥臭味。制狗骨形如狗骨,具有酒香气,腥味减弱或呈灰白色粉末状。
【炮制作用】狗骨性味甘、成,温。具有补肾壮骨,去风止痛,敛疮生肌的功能。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崩漏带下,久痢不止,外伤出血,小儿解颅,痈肿疮瘘,冻疮。炮制后使药物纯净,酒制狗骨去除腥臭味,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如配伍穿山龙治风湿性关节炎(《中国动物药》)。煅制狗骨使药物质地疏脆,易于粉碎,便于调剂、制剂。用于久痢劳痢,食积气滞,水火烫伤等。如治小儿赤白痢不止的三骨散(《太平圣惠方》):治妇女产后烦闷不能食的白犬骨散(《千金翼方》);与茶油调和治烧烫伤(《广西民族药简编》)。
【炮制研究】狗骨在梁代有“烧屑”(《本草经集注》)。至唐代出现“烧,捣筛”(《千金翼方》)。明代有“烧灰”(《本草纲目》)的记载。现行,采用酒浸制,煅制或焙干研末。
狗骨的化学组成因骨的种类而有差异。炮制后,狗骨的水分、脂肪及骨胶原的含量大大降低,无机物含量变化不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