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黄的炮制方法
人中黄又名甘草黄、甘中黄。载《日华子本草》。系甘草粉置竹简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炮制方法】《本草纲目》:“人中黄,以竹筒入甘草末于内,竹木塞两头,冬月浸粪缸中,立春取出,悬风处阴干,破竹取草,晒干用。”现行,取一端有节的竹简、刮去竹青,装入甘草粗粉,填实,口端用纸(或布)塞紧,松香封口,立冬前浸入粪坑中,立春取出,用清水漂洗1个月,每日换水1次,取出阴干,劈破竹筒,取出甘草,日晒夜露1个月,至无臭味。干燥。
【饮片性状】呈圆柱形硬块,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粗糙而紧密,甘草纤维纵横交织,掺杂紫褐色甘草栓皮碎片,外表面常附着残留的竹简内薄膜,易剥落。质轻且坚实,有特殊气味,略有甘草甜味。
【炮制作用】人中黄性味甘、咸、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功能。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黯,或高热发狂及咽喉肿痛,丹毒疮疡等证。如治温疫热毒的人中黄丸(《张氏医通》);与茜根汁、竹沥、姜汁同用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丹溪心法》);配伍金银花、丹皮、生山栀治丹毒,(《现代实用中药》):配伍酒大黄治中河豚、菌毒及一切恶疮(《本经逢原》。
【炮制研究】人中黄宋初《日华子本草》收载制备方法:“粪清冷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渗取汁,治大行热,狂热痰,中毒并恶疮蕈毒,取汁服,浸皂夹、甘蔗治天行热疾。”金元时代改放甘草至竹筒内:“以竹简两头留节,中作一窍,内甘草于中,仍以竹木钉闭窍,于大粪缸中浸一月,取出晒干,大治疫毒”(《古今中药炮炙经验》引(丹溪心法》)。明、清时代沿用此法。现今,沿用甘草置竹筒内的制法。但因卫生学等原因,临床应用甚少。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人中黄的炮制方法 人中黄 甘草黄 甘中黄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