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炮制方法
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载《本草纲目》。系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泥土,分开主根、支根、须根及茎基,先曝晒至半干,再反复搓揉,使发汗析出水分,晒干后置适当容器内,加入适量蜡块,往返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
【炮制方法】1.三七: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用时打碎。或者大小分开,淋水,润软,切极薄片,干燥。
2.三七粉:《万氏女科》:“末”。《本草求真》:“研用良”。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细粉。
3.薰三七:取原药材,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4.熟三七:《外科大成》:“焙”。现行,取净三七,打成碎块,分开大小,用食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研细粉。
【饮片性状】三七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打碎后呈不规则块状或颗粒状。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三七片为薄片状,余同三七。三七粉为淡棕黄色或灰黄色的细粉末,味苦回甜。
【炮制作用】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会导致出血,尤其适宜于出血兼有瘀滞者。打碎,切片便于煎煮,研粉便于冲服、外敷或生产制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及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癫瘕,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如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的活血止痛汤(《外科大成》),治咳血,吐血,二便下血的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较弱,而力偏滋补,多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如治气血双虚的参茸三七片。
【炮制研究】三七炮制研末使用始载于明代《万氏女科》,至清代增加焙制。目前打碎研粉使用较为普遍,加热炮制则较为少用。
实验表明,将按云南白药工艺制成的三七粉和熟三七粉分别提取粗皂苷,再将粗皂苷经色谱分离、光谱分析表明,生三七和熟三七的皂苷成分相似。但熟三七粗皂苷得率低于生三七,并且熟三七的双糖皂苷含量一般较低,而单糖基苷得率较高。另对三七生品及两种加工炮制品中成分进行定性贫析,结果表明,生品与蒸、炸两种炮制品的醇、水提液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比较无明显差异。三七经薰制后,总皂苷含量及水、醇浸出物含量均比油炸品和生品显著增加,认为以蒸法制熟三七为宜。与生三七对比,熟三七的化学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浸出率下降,总皂苷含量为生品的60%~70%,并发现与油炸程度有关,随着加热程度加深,浸出物含量,总皂苷含量急剧下降。
通过观察生、熟三七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血脂水平的影响,发现熟三七能促进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水平升高;生三七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血清胆固醇升高幅度,但降低程度有限。提示三七的药理作用可因其“生”、“熟”不同炮制而有差异。三七中的田七素为毒性成分,又是止血成分,采用干热处理使田七素毒性降低到高丽参水平,故熟田七毒性大为降低,而被作为滋补强壮药用。
以油砂作为传热介质,加热后切片。方法是:取净三七与油砂(1;6)置锅内中火加热,每锅以0.5kg为宜,砂温80~110℃,待软化适度即离火,趁热手工切片。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三七的炮制方法 三七 山漆 金不换 参三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