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的炮制方法
胆矾又名石胆。载《神农本草经》。系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的晶体Chalcanthite或系硫酸作用于铜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主含含水硫酸钢(CuSO4·SH20)。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选择蓝色、有玻璃光泽的结晶;或以硫酸作用丁铜片或氧化铜而制得。
【炮制方法】1.胆矾《洪氏集验方》:“洗。”《朱氏集验方》:“飞过。”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成碎块。
2.煅胆矾《苏沈良方》:“烧。”《圣济总录》:“煅令白,去火毒。”“煅过细研。”《普济方》:“用黄泥襄,炭火煅令通赤。”《一草亭目科全书》:“用红枣去核,入矾在内,火上烧,半生半熟。”《握灵本草》:“胆矾三钱烧研……”“用北枣一枚去核,入胆矾纸包煅赤出火毒。”现行,取净胆矾,置耐火容器,用武火加热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脆,完全干燥,停火,放凉,碾成细粉。
【饮片性状】胆矾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不平坦,蓝色或淡蓝色,常附有白色粉霜。质较轻,性脆,打碎后断面蓝色具较强光泽。能溶于水,水呈鲜艳蓝色。气无,味涩。煅胆矾呈粉末状,白色(无水硫酸铜)。
【炮制作用】胆矾性味酸、辛,寒;有毒。归肝、胆经。具有涌吐,解毒,去腐功能。胆矾多生用,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喉风,痰涎奎塞,痔疮,肿毒。如治酒面热盛,咽喉肿结闭塞的胆矾丸(《仁斋直指方》),治喉内结核不消的保安散(《普济方》),治热病口舌生疮的石胆散(《太平圣惠方》),治疗疮毒气结硬如石的拔毒散(《杨氏家藏方》)。煅胆矾兼具收敛、燥湿功能,用于走马牙疳,风弦烂眼,甲疽。如治眼忽结肿的洗眼石胆散(《圣济总录》);胆矾烧研泡汤日洗治风弦烂眼;用北枣一枚去核,入胆矾纸包煅赤出火毒,研末敷,治走马牙疳(《握灵本草》);胆矾匙上煅红,加麝香少许,敷于齿龈上治小儿齿疳(《活幼口议》):石胆一两,于火上烧烟尽,研末,外敷治甲疽胬肉疼痛。
【炮制研究】古人所用胆矾,原是天然产物,可夹杂酸不溶物(黏土矿物等),现在入药用的都是人工制品,酸不溶物应低于光谱法检出限量。热分析曲线特征为:吸热150℃(大)、290℃(中到大)、805℃(中)、860℃(大);110~170℃失重33.7%(理论值为28%),相当CuSO4·5H2O→CuSO4·H20;170~290℃失重8%.第二次脱水时CuSO4·H2O→CuSO4;290~800℃失重9.3%。800~870℃失重17%,反映CuSO4→CuO+SO3的分解。炮制时应煅至白色,即硫酸铜脱完全部结晶水;如出现黑红色,表明硫酸铜已进一步变为氧化铜,煅制太过。
散荆条件下,酸性介质中有一定量铜被溶出,故能刺激胃壁知觉神经,经反射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反射性呕吐,以达治疗目的。服后胃内的铜溶液虽多,但可随食物吐出,即使有入肠其量甚微,亦不致遗留后患。胆矾外用,可溶性铜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蛋白化合物而沉淀,故其浓溶液对局部黏膜具有腐蚀作用,可退翳。稀溶液有收敛制泌作用。此外,由于黏膜的吸收,可补充体内铜之不足。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