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元的捕捉与加工
土元,又名地鳖,土鳖虫、庶虫等,为鳖蠊科昆虫地鳖和冀地鳖的干燥品种。为常用的中药材。该品以雌虫入药,早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味咸、寒,有毒。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功效。主要用于妇女血瘀经闭、症瘕腹痛、跌打损伤及瘀血肿痛等。近代研究表明地鳖对白血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报道对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土元在我国分布甚广,以中华地鳖最为普遍,江苏、浙江所产的体厚而轻、腹中无土、质地优良的土元,称为“苏土元”;福建、广东和贵州等地所产的土元个体较大,腹中含土,品质较次,称为“大土元”或“汉土元”。此外,还有几种地鳖:河北产的冀地鳖,云南产的滇地鳖,西藏产的地鳖和珠穆朗玛地鳖。此外,还有一种金边土鳖,系姬蠊科昆虫赤边水庶的干燥雌虫,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该品呈扁平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背部黑棕色,腹部红棕色,前胸背板前缘有黄色的镶边。体轻、气腥臭,功效与土鳖虫相近。
土元喜安静、阴湿的环境,好动喜爬,畏光、怕震动,常潜伏在山野的树根烂草以及屋内的墙脚、柴堆、杂物等阴湿松土中生活,昼伏夜出。以树叶、无毒杂草、各种茶叶、瓜果皮、瓤等腐殖质及淀粉米糠、麦麸等为食。适宜生长温度为12℃~35℃。全年可活动7个月左右,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可常年活动,到气温降到10℃以下即行冬眠。翌年清明后,当气温回升到11℃以上逐渐开始活动。
捕捉土元在春末至初秋均可,以清明至立夏为捕捉最佳时间。夜间选择上述土元活动的地域,搬开自然掩物进行捕捉;也可用妙香的麦麸洒于地面,引诱土元聚集揽食,用灯光捕捉,还可在土元经常活动的地方埋入数口小缸,缸口与地面相平,缸内放一些土元喜吃的食物,口上放稻草等遮蔽物,引土元进缸,于翌晨捕收。
捕捉到的土元,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加工。晒干法:将生土元放进容器内,再倒入开水烫死,洗净泥土,置烈日下晒至干燥。烘干法:将烫死并洗净后的土元,置烘箱内烘干或放在锅内用文火炒(温度控制在50℃左右),至虫体的足尖微黏锅铲时,将虫体放在铁线网内,架在灶上,借灶堂中的余热将虫体烘干。
土地的商品质量要求:统货、足干,呈扁平卵形,体肥,前狭后宽,背部紫褐色,光泽无翅,前胸背部发达,盖住头部。腹部9节呈覆瓦状,红棕色,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环纹,质松脆,易破碎。气腥,味微咸。虫体完整,个头均匀,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