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理论
关于半夏的炮制原理,据药理实验证明育以下几点:
1.生半夏毒性最大,蒸、漂、姜浸半夏仍有毒,而白矾制半夏则无毒。
2.生半夏口服对咽喉有刺激作用,而灌胃则无刺激作用,说明造成失音的原因是直接作用于咽喉的结果。各种不同半夏均有不同程度的失音现象,只有白矾制半夏无失音现象。
3.呕吐实验证明,各种半夏对鸽子均能引起呕吐,而白矾制半夏水煎液没有呕吐作用。
4.各种半夏煎剂均有镇吐、镇咳作用。根据上述实验与临床的密切配合,认为对半夏的炮制方法可除去其它辅料,只加白矾煮即可,经临床观察保证了疗效。
甘遂醋制后毒性降低,也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小白鼠口服生甘遂和制甘遂的酒精浸膏,生者泻下作用较强,毒性较大,而制者泻下作用较弱,毒往较小。说明用醋炮制某些药材而能起到解毒作用。
肉豆蔻含大量脂肪油,刺激性强,有滑肠副作用,挥发油中含有肉豆蔻醚(Myristicin),能使人惊厥,但经煨制后,上述成分均有一定减少,增强了涩肠止泻作用。
其它如巴豆的毒性成分与有效成分是一致的,可改变其炮制方法缩小其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旧法是将巴豆去油作成巴豆霜,以保安全。现已将巴豆与面粉混合后,压榨使油为面粉所吸收,然后测定其含油量,按剂量折算投药,这样可节约巴豆35%左右,又安全可靠。
(三)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
有些药材质坚难碎,不便调制和制剂,有效成分也难以煎出,必须经过煅、淬、炒、捣等,使其粉碎,以便使有效成分易于煎煮出来,达到提高疗效。如炉甘石煅后氧化锌含量增高,增加外用消炎,收敛作用。磁石煅后醋淬,易于粉碎,并生成可溶性盐类,便于吸收而发挥药效。
有些甙类药材,如杏仁、黄芩、槐花等经炮制可破坏所含的酶,而使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生杏仁容易发霉变质、走油和虫蛀,炒后失去水分不易发霉变质。将杏仁炒黄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加热破坏苦杏仁酶,从而保留了81.8~93.1%的苦杏仁甙,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
近来对苦杏仁的炮制又进行了改革,将苦杏仁冷压后榨出其中约50%的脂肪油(供工业使用)所得之杏仁饼(油粕)中保存了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经过氢氰酸含量测定后,按剂量折算给药,即缩小了剂量,又回收了大量的杏仁油。
黄芩的炮制方法是烫、蒸、或短时间水煮,以便破坏酶而保留其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从10分钟到48小时不等,有些地区认为黄芩有小毒,须用冷水浸泡至色变绿去毒后再切制,名“淡黄芩”,但也有认为黄芩遇水变绿影响质量,必须用热水煮后切成饮片,以色黄为佳。按黄芩中有效成分为黄芩甙。试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色的原因是黄芩中的黄芩甙(Baicalin)被酶(Baicalinase)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酶解成黄芩素(Baicalein)(5,6,7一三羟基黄酮),由于邻三羟基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变绿。
药理试验证明:生黄芩、冷浸黄芩的抑菌能力较烫、煮、蒸的黄芩低。所以黄芩炮制的目的是破坏酶并使药材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中药炮制 炮制理论 酒制提升 姜制温散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