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
外伤,是指机械暴力、烧烫、冷冻、虫兽叮咬、化学物品、电击等意外因素所致形体组织的损伤。广义的外伤还包括雷击、溺水、自缢等,常见的外伤类型有外力损伤、烧烫伤、冻伤、虫兽所伤、化学伤、电击伤。外伤致病具有以下特点:就病史而言,外伤致病,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就发病状况而论,多发病急速,往往一伤即病;就病理损伤而言,轻者仅伤及肌肤,重者可损及筋骨、内脏,甚者可危及生命。
(一)外力损伤
外力损伤,指因机械暴力导致的损伤,包括跌打、坠落、撞击、压轧、负重、金刃、枪弹等所伤。机械性损伤一般分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类。开放性的即为“创伤”,伴有体表组织破裂、疼痛、出血等症;闭合性的俗称“内伤”,多为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或内脏损伤。外力损伤所致的病变常有三种:
①轻证:皮肤、肌肉瘀血肿痛,或致出血,或致筋骨折断、脱臼等。
②重证:损伤到内脏或头部,或出血过多有全身症状,如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
③局部损伤处可感受毒邪,溃烂成疮。《证治准绳·跌仆损伤》说:“打仆、金刃损伤,是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外受有形之物所伤,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六淫、七情之病有在气在血之分也。所以损伤一症,专从血论,但须分其有瘀血停积与亡血过多之证。”《疡医大全》又说:“金疮不可见风,恐成破伤风。”
(二)烧烫伤
烧烫伤,古称水火烫伤,是指由沸水、沸油、火焰、蒸汽以及其他高温物体或某些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古人将其分为火烧疮和汤烫疮。陈士铎《洞天奥旨》指出:“汤烫疮,……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肌肉,尤甚害在脏腑。”“火烧疮,遍身如黑色者难救,或烧轻而不致身黑者犹可疗也。然而皮焦肉卷、疼痛难熬,有百计千方用之而不验者,以火毒内攻,而治之不得法也。故治火烧之症,必须内外同治,则火毒易解也。”说明烧烫伤均属火毒为患。其临床症状根据烧烫伤的程度和受伤面积的大小有不同的表现:
①轻证:损伤部位多在肌肤,见创面红、肿、热、痛,或起水疱。面积局限,部位表浅。
②重证:损伤部位多在肌肉、筋骨,创面呈皮革样,或蜡白,或焦黄,或炭化,疼痛反而消失。
③危重者,火毒内侵于脏腑,火毒攻心则见神昏谵语;若火热灼津,阴液严重损失则见口渴喜冷饮,烦躁昏迷,尿少,甚则死亡。
(三)冻伤
冻伤,是指低温所致的机体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冻伤形成原因有:
①外因:多因在暴风雪中作业、行走,或在低温环境中衣着单薄,防寒设备不良而致冻伤。
②内因:多由过度疲劳、饥锇或营养不良,产热不足,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或长时间不活动所致。一般而言,温度越低,受冻时间越长,则冻伤程度越重。冻伤临床可分为全身性冻伤和局部性冻伤:
1.全身性冻伤
多由感寒重、时间长所致。由于寒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机体失于温煦,则见寒战,体温下降,面色苍白等寒象;若阳气亏虚,推动无力,寒凝血瘀,则见唇舌、指甲青紫,感觉麻木,脉象迟细等;若脏腑功能衰退,则表现为神疲乏力,呼吸减弱,逐渐昏迷。
2.局部性冻伤
局部性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廓、鼻尖和面颊等裸露或肢体末端部位,形成机理为寒性收引、凝滞,经脉挛急,而致气滞血瘀,或致受伤局部失于温煦、营养。初起皮肤苍白、冷麻、疼痛,继则肿胀青紫,痒痛或起水疱,甚至溃烂;日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结石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