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是指人在出生以前已经潜伏着的可以致病的因素,包括西医学中的遗传性和先天性致病因素。先天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主要是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健康,导致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中医学将先天因素一般分为胎弱和胎毒两个方面。如清·陈复正《幼幼集成》说:“儿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胎毒二者而已。”
(一)胎弱
胎弱,又名胎怯,是指胎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先天禀赋薄弱,以致日后发育障碍、畸形或不良。其形成的原因:一是与禀受于父母的精气有关,如早婚早育、年迈得子、父母体衰,胎儿易患胎弱之疾;二是与母体的营养状况相关。胎弱的主要病机是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临床主要表现为五迟(即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即头项软、手软、足软、肉软、口软)和解颅。《幼幼集成·胎病论》说“故小儿有头破颅解,神慢气怯,项软头倾,手足痿软,齿生不齐,发生不墨,行住坐立须人扶掖者,此胎禀不足故也。”
(二)胎毒
胎毒,狭义是指某些传染病,在胎儿期由亲代传给子代。如梅毒可由其父母传染而得。《幼幼集成》说:“盖小儿患此(指梅毒)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也,然非寻常毒之可比。盖青楼艳质,柳巷妖姬,每多患此。少年意兴,误堕其中,由泄精之后,毒气由精道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外而皮毛,内而筋骨,凡冲脉所到之处,无不受毒。”广义胎毒指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误食不利于胎儿之物,导致遗毒于胎儿,出生后渐见某些疾病。如《诸病源候论·胎寒候》说:“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儿生之后,冷气犹在肠胃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令儿颜色素葩,时啼者,是胎寒故也。”又如小儿出生之后,易患疮疖、痘疹等,多与胎传火毒有关。
此外,近亲婚配,怀孕时遭受重大精神刺激,以及分娩时的种种意外等,也可成为先天性病因,使初生儿在出生后表现出多种异常。现代医学将先天因素导致的疾病,大体归纳为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两大类。遗传性疾病通常指亲代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异常改变,传给子代,从而使新个体罹患的疾病。如血友病、色盲、精神分裂症、癫痫、高血压病、多指 (趾)症以及过敏性疾病等。先天性疾病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所罹患的疾病。由于妊娠早期母亲患有某些疾病或应用某些药物,或胎儿受到机械性损伤等原因,导致胎儿发育不正常或发生畸形等。如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闭经、唇腭裂等。
先天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也是可以防治的。除早期诊治这类疾病外,早期预防显得更为重要。中医学历来强调护胎、养胎和孕期卫生,有助于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诚如《幼幼集成·胎病论》所言:“胎成之后,阴精之凝,尤使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饥饿劳逸,喜怒忧惊,食饮寒温,起居慎肆,莫不相为休戚。”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环境污染 下一篇:阴阳在人体生理功能方面体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