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入药须辨识雌雄
中药的资源是大自然和我国传统文化所赋予我们的珍贵宝藏。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昆虫类中药——土鳖虫。
土鳖虫名字的由来
土鳖虫为药用动物的虫体,又名土元、蟅(得咱们社的照排人打出来)虫等。它栖于土中,《本草经集注》云:“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虫。”根据生活习性、形状而得名。土鳖虫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蛰虫,味咸寒。主心腹寒热、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一名地鳖,生川泽。
土鳖虫的来源?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土鳖虫后,除去杂质和泥土,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 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药用为雌性土鳖虫
因土鳖虫的产卵特点是一次交尾多次产卵的,即1只雄虫可交配几十只母虫。所以当土鳖虫生长发育到7~9龄的若虫时,就会进行去雄工作。这样可防止大量长翅雄虫发情求偶,确保母虫安宁生长。待小一点的雄虫再蜕1~2次皮时,正好与早期母虫交配期吻合,完成交配。
雄虫与雌虫的功效差异
关于雄虫功效的研究甚少,并未查到确切的研究结果。但曾有研究显示:地鳖雌、雄虫中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这也为传统以土鳖雌虫入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鉴别土鳖虫的雌雄
市场上土鳖虫雄性若虫易混淆在雌性土鳖虫中。上面讲到雌性的土鳖虫才作为药用品种,所以这里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大家辨别出掺在雌虫中的雄虫。
鉴别点1:雄虫幼虫个头儿比雌虫小,且颜色略微,呈棕色。
鉴别点2:角度对比图可见,雄虫背部角度约呈40度夹角,雌虫约呈70度夹角。
鉴别点3:雌虫腹面尾部较雄虫宽;雄虫腹面环节较雌虫多。
鉴别点4:雌虫无翅,雄虫经过几次蜕皮后,在最后一次蜕皮时长出翅膀发育成熟。
土鳖虫的功效
土鳖虫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功效。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物。本品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
土鳖虫的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土鳖虫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保健作用,能降脂调脂、抗凝血、抗血栓等,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还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镇痛、增强人体免疫等功效。
药师提醒
孕妇禁用土鳖虫及含有土鳖虫的中成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土鳖虫 药用动物 土元 心腹寒热 血积癥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成语“安内攘外”源于伤寒论之甘草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