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药性属微寒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治疗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但本人结合文献分析认为,枸杞子性微寒更为妥当,理由如下:
《本经逢源》记载:“枸杞子味甘色赤,性温无疑……安有味甘色赤,形质滋腴之物,性寒之理。” 认为枸杞子为五味中的甘,颜色为红,必定四性属温。《本草求真》载:“今人因见色赤,妄谓枸杞补阳,其失远矣,岂有甘润气寒之品,而尚可言补阳耶?若以色赤为补阳,则红花、紫草其色更赤,何以不言补阳而曰活血?呜呼!医道不明,总由看书辨药,不细体会者故耳;试以虚寒服,此不惟阳不能补,且更见有滑脱泄泻之弊矣,可不慎欤。”可见以药物颜色定性味说不可信。
《医学衷中参录》曰:“枸杞子,味甘多液,性微凉。为滋补肝肾最良之药,故其性善明目,退虚热,壮筋骨,除腰疼,久服有益,此皆滋补肝肾之功也。”《本草经解》云:“枸杞子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注解此药时写道:“枸杞虽为益阴除热之上药,若病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须先治其脾胃,俟泄泻已止,乃可用之。”此乃因畏其性寒,更伤脾胃,正如此文所言:“枸杞感天令春寒之气,兼得乎地的冲气,故其味苦甘,其气寒而其性无毒。”《本草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者慎用。”由枸杞多服可导致泄泻的副作用来看,其性属寒凉无疑。
近现代名医张锡纯说:“枸杞子……而愚则谓其性决不热,且确有退热之功效。愚自五旬后,脏腑间阳分偏盛,每夜眠时,无论冬夏床头置凉水一壶,每醒一次,觉心中发热,即饮凉水数口,至明则壶中水已所余无几。惟临睡时,嚼服枸杞子一两,凉水即可少饮一半,且晨起后觉心中格外镇静,精神格外充足。” 张锡纯的亲身验证更能证明枸杞子性微寒无疑。
综上,笔者认为枸杞性属微寒之论,更为恰当。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