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基础 --> 温热药之附子

温热药之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属温热药。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痹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属温热药。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痹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皆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1、回阳救逆: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可急用附子(三至五钱)回阳逐寒,鼓舞身体阳气,增强机体生命活动力。常配合干姜(三钱),炙草(二钱)(名四逆汤)或人参(三至五钱,甚至一两)(名参附汤)等同用以回阳救逆。一般因内寒所致者用四逆汤,因气血两虚所致者用参附汤,兼有大汗淋漓者,可再加麦冬五味子各三钱。

2、逐寒燥湿: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配合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赤芍、炙山甲、松节苍术当归等同用。睥受寒侵而见腹痛,腹泻,大便沼稀,手足发凉,腹部不暖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与干姜,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3、温助肾阳;肾阳虚衰可表现为生殖机舵低下,男子则阳萎,女子则宫寒不孕。附子能补肾助阳,增强生殖机能。常配合鹿角胶、熟地,肉桂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巴戟天、生艾叶阳起石,茯苓等同用。

肉桂助肾阳,暖下焦,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引火归元)。附子回阳气,通行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

白附子是另一品种,白色,形似附于(体较小),故名自附子。性偏上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如吊线风(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川附子回阳逐寒,并能助肾阳。白附于无助肾阳的作用。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炮制子,淡附片,黑(乌)附片,白附片等名目。治疗作用大致相同。若细分起来,炮附子最常用,药力足,效果快,淡附片药力较和缓,黑附片与炮附子药效差不多,白附片药力稍小于以上几种。

另有川乌,与附于是同一植物,性味功用均相近,现在药房中已不分开。前人经验认为温肾助阳用附子,通痹祛风用川乌。

附子配人参、山萸,治汗脱亡阳,配熟地,当归,能助生血之力,配肉桂,能补助肾阳,配桂枝白芍黄芪皮,治阳虚自汗。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凡非虚寒证、寒湿证者忌用,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忌服。一般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同用。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温热药附子  温热药  附子温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寒凉药之夜明砂        下一篇: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

>> 返回中药基础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8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
中医保健
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