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芦荟
芦荟是百合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形象大家都不陌生,家庭栽培芦荟早已成为一种潮流时尚。原产于非洲的热带沙漠,因为大量繁殖,芦荟的品种已多达500种以上。芦荟之名由阿拉伯语alloch演变而来,“芦”是黑的意思,“荟”是聚集之意,因为从芦荟叶子切口处滴落下来的苦液呈黄褐色,接触空气氧化则成黑色,凝固成一团,故称芦荟。关于它的药理作用,中外闻名药典中都有详细记载。如中国的《本草纲目》,以及欧洲的《希腊本草》等。关于它的美丽传说也非常多。传说,非洲的一代艳后、以美貌著称的娄巴特拉七世,有一个外人无法接近的神秘魔池。每当子夜时分,她便步入水池沐浴。年复一年女王容颜丝毫未改。后来,人们才在衰败了的埃及王朝旧址里发现,魔池中的液体其实是一种叫做芦荟的汁液。由此推知,约在四千年以前,人类已经懂得认识并利用芦荟了。时至今日,这些美艳的传说已真假难辨,却被商家逮着大做文章,引来无数爱美的女子。于是“富含芦荟原汁”的洁面、护发、沐浴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公元前4世纪,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他所著的医书上记录了芦荟作为缓泻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据说同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首先占领了芦荟原产地索克特拉岛,获得了大量的战略贮备物资———芦荟。他利用那里的芦荟来治疗伤兵,当时受伤而化脓的伤兵很快获得痊愈。当士兵不习惯他国饮食时,用芦荟作为饮料调节使用。后来,亚历山大皇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大帝国,传说芦荟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公元前333年,大帝命令在该岛大量种植芦荟,“苏克荃芦荟”至今仍记载在许多国家的药典里。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芦荟性味苦寒,归肝经、大肠经,有泻下,清肝,杀虫之功,可用于热结便秘,肝经实火,小儿疳积等症。还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几百种,研究清楚的化学成分已有70多种,其药理作用有:杀菌、抗炎、美容、泻下、强心抗肿瘤、抗过敏等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芦荟对医学上的许多难治之症,如艾滋病、糖尿病、白血病、癌症都收到了可观的疗效。在保健品、化妆品中的效果,都促使对芦荟的研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是芦荟虽好,服用起来却并非多多益善。因为性寒,吃多了会造成上吐下泻,孕妇、老人和儿童食用芦荟时更要谨慎。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中药材常见6种病虫害的防治 下一篇:去积导滞莱菔子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