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人参与黄芪的使用区别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除了补气之外,还分别具有其他功效。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有补气之作用,但前者作用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黄芪之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没有。鉴于它们同中有异之功效,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人参的应用
大补元气: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脉微欲绝等。本品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
补益肺肾平喘: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
健脾止泻: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山药、薏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
生津止渴: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下述病证:
①热病伤津而见热渴、汗出、脉大、而虚者,用人参配石膏等治之,其效颇佳。
②热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证见汗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的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弱者,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治之,每获奇效。
③人参能安神镇静,因而它又可用来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悸、恍惚、急躁、睡不安宁等症状,且常与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同用。
④心脾虚而见神疲健忘、失眠多梦、心悸短气、食少便溏者,用人参配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白术、当归等治之,效果较好。
黄芪的应用
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效佳。
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收束痈疡使之局部速溃的作用。用于疮口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地丁、皂刺等。
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中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茯苓、防已白术等合而用之。
总之,人参与黄芪之功效同中有异,临床应用辨证施用,绝不可一见气虚就混而用之,避免“一药之误,每欲噬脐”的教训。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常见中药材别名大全(拼音导航) 下一篇:健脾消食辨四曲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