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野山参
野山参是人参家族的佼佼者,有“神草”之美誉,为滋补的名贵中药材。由于野山参自然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有的长达百年,没有经过人工培植,没有化学肥料的成份,且不宜采集,故更显其名贵,致使不良药贩弄虚作假,以移山参、池底子参等在参体上手工做纹,参芦、参须部位粘接等方法造假冒充野山参。所以,如何鉴定纯正的野山参大有讲究,一般是根据人参的体、芦、艼、腿、皮、纹、须等7个部位的特征来判别。
体:野山参有横体、菱角体、疙瘩体等多种体形,也有长条顺体。其共同特点是由上而下渐细,或者突然变细,体上不生长小须。
芦:野山参芦可分三个部分,即圆芦、对花芦(也称堆花芦)、上顶马牙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节芦”。但也有个别野山参长有线芦,就是生长在主根顶端、细长的芦,可能长得稍偏,不与主体同时生长,多是因为野山参生长年久,使原来的参芦烂掉,尔后又重新长出来的新芦。这种线芦最大的特点是芦碗均生长在一面,排列紧密,不转圈生长,也不脱节。如出现脱节现象,即使参不是伪品,但也是人为在参芦上动了手脚,使野山参的等级和质量大跌。
艼:野山参一般在芦下都长有艼,有的一两枚,有的三四枚,甚至有的更多,少数也长有碎咀艼、长条艼、毛毛艼、艼帽等。其中,毛毛艼比较少见,最好的野山参长一两枚枣核艼,艼帽太大者质量稍次。艼生长的最大特点是下垂,而不是上跷。
腿:野山参绝大部分是一至两条腿,其特点是上粗下细,即腿的上部粗于下部,如果下粗上细,业内称为“下垂”,说明不是纯野山参,最起码也是移栽,其质量大打折扣。
皮:野山参的皮虽老,但显得细紧而有光泽。加工后,野山参的皮色以白有粉霜者为最佳;带有黄锈色者次之。在黑土地生长的野山参为黑黄色,其他土质生长的野山参为黄褐色,个别沙土地生长的多呈金黄色。
纹:野山参体纹紧密细深,在圆芦下、参肩上似螺旋状向上旋转生长,而体的上部和腿上不能有纹。
须:参须细条均匀,直立而无水须,清疏不乱,柔而不脆具弹性,须中间有筋,鲜参须咀嚼不断,且嚼后可剩下一条筋。野山参的参须上多有珍珠疙瘩,为独具的特征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野山参所含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对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急性传染病肝炎患者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野山参,能抑制其转为慢性肝炎;能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对麻痹型、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疗效;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渴感、虚弱等症状,与其他药物合用还可治疗多种疾病,其他人参虽亦具补益作用,但作用不如野山参强劲,且价格悬殊,临证注意鉴别。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
![](/images/zyzj.jpg)